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06年 第24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06-01-31
    论文
    满发送分集度空时编码方法
    刘 陈;李跃宏;吴镇扬
    2006, 24(1):  1-0001 . 
    摘要 ( 231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提出了一种新的空时编码方法——对角块正交代数空时(DBOAST)分组码,该空时分组码能提供1符号/信道利用的符号传输率。介绍了新提出的DBOAST分组码的编码结构与解码方法;证明了对于准静态和快衰落信道DBOAST分组码能达到满发送分集度,具有比DAST分组码更大的编码增益;分析了含DBOAST分组码的等价信道容量;对DBOAST分组码的性能进行了仿真,并与其它空时分组码做了比较,证实了DBOAST分组码的性能优越性。
    一种基于预解扩的判决反馈最小二乘恒模波束形成算法
    傅洪亮;酆广增
    2006, 24(1):  6-0006 . 
    摘要 ( 198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提出了一种基于预解扩的判决反馈最小二乘恒模波束形成算法。它是对DS-CDMA接收信号先进行预解扩,然后将判决反馈用于最小二乘恒模算法进行波束形成,并在加性白高斯和多径衰落信道的环境中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D-LSCMAFB算法的信干比性能和误码率性能比传统的SDCMA算法和DRLSCMA算法要好。
    IEEE802.11 DCF退避机制分析和改进
    陈羽中
    2006, 24(1):  10-0010 . 
    摘要 ( 212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引入二维马尔科夫模型,对退避时隙选择概率分布对IEEE802.11DCF系统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理论分析,并提出了一种简单有效的退避时隙选择改进方案。仿真结果证明, 该方案能够有效提高IEEE802.11的饱和吞吐量。
    海量信息系统分层约简算法研究
    梁洪力;张化光;黎明;刘金海;冯健
    2006, 24(1):  15-0015 . 
    摘要 ( 232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海量信息系统的约简问题提出了分层约简算法. 通过对确定增量算子的进一步深入讨论, 得到一系列定理. 进一步给出了有核信息系统与无核信息系统的分层约简算法. 最后, 通过一个实例, 证明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基于去相关NLMS算法的自适应回波抵消
    王振力;张雄伟;杨吉斌;韩彦明
    2006, 24(1):  21-0021 . 
    摘要 ( 221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NLMS算法的基础上,从语音信号相关性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一种去相关NLMS算法(DC-NLMS)。该算法收敛速度快,稳态失调小,计算量与NLMS算法相当,克服了APA 算法收敛速度快但计算量大的缺陷。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 DC-NLMS算法在自适应回波抵消中的综合性能要优于 NLMS算法、APA算法以及文献[7]中算法。
    无线局域网中基于隧道的平滑切换机制
    李伟征;胡爱群
    2006, 24(1):  25-0025 . 
    摘要 ( 229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低切换延迟移动IPv4的延迟注册切换和代理缓存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IEEE 802.11无线局域网中使用双向边隧道的一种平滑切换机制。该机制缩减了不适用于无线局域网的链路层触发,结合提出的减少链路层和网络层切换时延的手段,在实现平滑切换的基础上,进一步减少了切换时延,更好地接近无缝切换的要求。仿真实验表明,该机制不仅有效降低了切换过程中丢包的发生,同时也减少了平均500ms以上的切换时延,使TCP的有效吞吐量提高了70%左右,极大地改善无线局域网中站点的切换性能。
    利用连续Hopfield神经网络求解聚类问题的模型构造
    王茂芝;郭科;徐文皙;范安东
    2006, 24(1):  31-0031 . 
    摘要 ( 248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给出有中心聚类问题的数学描述后,把聚类问题转化为组合优化计算问题。利用连续Hopfield神经网络的优化计算能力,设计并构造了基于连续Hopfield神经网络求解聚类问题的模型。详细描述了模型的网络映射过程、推导了模型的状态转换方程以及能量函数,并通过引入竞争机制简化了状态转换方程和能量函数的迭代形式,最终给出了所构造模型的收敛性证明。同时通过在图像压缩编码中的应用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基于流量特征的混合式自组网协议可扩展性研究
    杨盘隆;田 畅;张 磊.
    2006, 24(1):  36-0036 . 
    摘要 ( 215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根据MANET研究组所建议的路由协议可扩展性评价准则,对移动自组织网络的可扩展性进行了分析与讨论。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分别考查了域内路由算法FSR、域间路由算法DSR,并对协议主要性能指标的可扩展性因子进行了讨论。研究结果表明,混合式路由协议(DSR+FSR)的方式具有快速收敛,路由信息稳定可靠,网络环境适应性强的特点,适合用于网络环境与参数变化复杂的网络环境。
    多输入多输出非线性系统的间接自适应模糊跟踪控制
    杜贞斌;胡寿松
    2006, 24(1):  41-0041 . 
    摘要 ( 249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多输入多输出非线性系统,把自适应模糊控制和自适应模糊辨识结合起来,提出了一种间接自适应模糊控制方案。由跟踪误差和辨识误差给出了参数调节规律,两种误差同时调节参数改善了系统性能。应用推广的模糊逻辑系统来估计多维未知函数,补偿器可抵消模糊逼近误差和外部扰动。控制方案保证了系统的稳定性,实现了跟踪。
    基于排队模型的总线缓冲估计
    吴旭凡;杨军
    2006, 24(1):  45-0045 . 
    摘要 ( 194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根据嵌入式微处理器结构特征,提出了一种基于具有优先级排队模型的总线接口缓冲估计方法。通过对系统的抽象,建立了总线缓冲的排队模型,然后给出详细的估计步骤。最后对结果进行了理论分析,并针对实例应用该方法进行了缓冲容量估计,估计结果同高层仿真结果进行了比较,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一种改进的内置和式基准电流源的设计
    张耀忠;吴建辉;丁家平;龙善丽
    2006, 24(1):  50-0050 . 
    摘要 ( 180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设计了一种自偏置、共源共栅(cascode)结构的CMOS和式带隙基准电流源电路,用Chart 0.35 μm 5V电压CMOS工艺参数进行了Hspice仿真,结果表明在-40~+85℃温度范围内温度系数为15.2ppm/℃.,电源电压抑制比为-51.8dB。

    虚拟座舱系统地形显示算法视觉评价机制研究
    谭皓;宋燕燕;何亦征;王金岩;沈春林
    2006, 24(1):  50-0050 . 
    摘要 ( 159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主要讨论了基于视点地形模型的多分辨率表示机制、动态地形简化算法等问题,通过分析人眼视觉敏锐度模型,将凝视效应、动态视觉加入地形误差评价函数,提出的新算法可以有效地适应虚拟座舱系统的需求。算法在建立人眼模型模拟人眼特性时避开了复杂的生物学特性,视觉评价函数结构简单计算量小,优化三维引擎同时代入的附加消耗很小。经实验验证算法是有效的。
    基于关联分析的高维空间异常点发现
    陆介平;倪巍伟;孙志挥
    2006, 24(1):  60-0060 . 
    摘要 ( 191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异常点发现是从大量数据对象中挖掘少量具有异常行为模式的数据对象,很多情况下,这些数据对象较之正常行为模式包含了更多用户感兴趣的信息。本文针对某些具体应用领域中的数据对象具有高维性的特点,利用关联分析知识,提出一种高维空间异常点发现算法,理论分析和实验表明,算法是有效可行的。
    基于频繁模式树的约束最大频繁项目集挖掘算法研究
    陈 耿;朱玉全;宋余庆;陆介平;孙志挥
    2006, 24(1):  64-0064 . 
    摘要 ( 211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前绝大多数频繁项目集(或最大频繁项目集)挖掘算法并没有考虑相关领域知识,其结果会产生许多无关的模式.因此,发现约束频繁(或约束最大频繁)项目集是多种数据挖掘应用中的关键问题,然而,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却很少.为此该文提出了一种快速的基于频繁模式树(FP-tree:一种扩展前缀树结构)的约束最大频繁项目集挖掘及其更新算法.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是快速有效的.
    纵向数据线性混合效应模型的统计分析
    孙 燕;柴根象
    2006, 24(1):  70-0070 . 
    摘要 ( 205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考虑纵向数据的一般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在不设定误差和随机效应分布类型已知的情况下,给出了随机效应本身,回归系数和误差方程的估计量,并在一般设计点列和一般矩条件下,建立了估计量的强相合性和渐近正态性.

    用于积分方程解的函数值Padé-型逼近的恒等式与递推算法
    潘宝珍
    2006, 24(1):  74-0074 . 
    摘要 ( 225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函数值Padé-型逼近被引入来求解积分方程. 本文建立了函数值Padé-型逼近的几个有用的恒等式,给出了一种递推算法,并通过实例说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系统参数对DWX型单体液压支柱动力稳定性的影响
    王忠民;陈世其、;李炳文
    2006, 24(1):  78-0078 . 
    摘要 ( 188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建立了DWX型单体液压支柱的动力学模型,利用Hamilton原理导出了分段表示的运动微分方程。采用有限差分法对微分方程中的空间变量进行离散,得到仅含有时间变量的微分方程组,引入状态变量,得到一阶周期系数状态方程,采用隐式2级4阶Runge-Kutta法求解,根据Floquet理论确定了支柱的动力不稳定区域和稳定性区域。以缸径为100的DWX35型的单体液压支柱为例,讨论了系统参数对支柱动力稳定性的影响。
    船舶航向非线性系统的自适应跟踪控制器设计
    杜佳璐;郭晨;杨承恩
    2006, 24(1):  83-0083 . 
    摘要 ( 223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将非线性船舶操纵数学模型用于船舶航向跟踪自动舵设计,同时考虑模型参数的不确定性以及舵机伺服系统特性,则船舶操纵非线性数学模型具有非匹配不确定形式。针对上述困难,提出一种新的自适应非线性控制策略,将Nussbaum函数与逆推(backstepping)技术相结合,设计了船舶运动航向跟踪控制器,成功地解决了其虚拟控制系数符号未知的问题。在理论上,借助Lyapunov函数证明了所设计控制器使最终的非匹配不确定船舶运动非线性系统中所有信号有界,船舶实际航向自适应地渐近跟踪设定的期望参考航向。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控制器有效可行,对系统参数变化具有很强的鲁棒性。
    空战格斗决策研究
    罗德林;沈春林;吴文海;吴顺祥
    2006, 24(1):  89-0089 . 
    摘要 ( 198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敌对的两机空战背景, 利用不断更新的威胁态势作为飞行员决策依据, 采用影响图分析法描述空战飞行员决策过程, 建立了空战飞行员决策模型. 其特点是空战威胁态势的评估及决策方式易于根据飞行员的经验和偏好进行描述与调整. 仿真结果表明,利用所建立的空战决策模型可以有效的导引战机格斗, 决策过程符合空战格斗理念.
    轴向混合磁轴承工作原理和参数设计
    贾红云;朱熀秋
    2006, 24(1):  94-0094 . 
    摘要 ( 220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介绍轴向混合磁轴承结构和工作原理基础上,阐述了悬浮力产生机理,用等效磁路法对永磁和励磁混合磁轴承磁路进行了计算,推导出磁轴承吸力方程,导出了磁轴承力/位移系数、力/电流系数和最大承载力数学表达式,给出了磁轴承气隙磁感应强度、磁极面积、气隙长度、电磁铁参数和永磁体参数等设计和计算方法.
    发动机热力循环可用能分析
    訾 琨;兰旭光;杨秀奇
    2006, 24(1):  99-0099 . 
    摘要 ( 185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进一步提高发动机热效率,需要对发动机动力循环中的能量利用做出分析,可用能分析可以从“质”的方面对发动机工作过程中的能量利用做出评价。该文利用发动机工作过程有限时间热力学模型,对发动机工作过程中的可用能损失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所得结论与发动机实际工作过程基本一致。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堆新型冷却系统的研究
    王江;施明恒;陈志
    2006, 24(1):  103-0103 . 
    摘要 ( 185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的热量管理进行了理论分析。根据DMFC热量管理的要求,设计了一种适用于DMFC堆的新型分形网络冷却通道。计算出了该分形网络通道的最优化结构参数,并定量地分析了冷却水流量和热负荷对DMFC堆的温度分布的影响。计算结果可应用于冷却水最佳流量的选取和电池堆的优化设计。
    小波变换在人-板系统动测方法中的应用
    王 俊;汪凤泉;李枝军;;周星德
    2006, 24(1):  108-0108 . 
    摘要 ( 220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首先利用离散小波分解信号,对时频小波变换相关算法进行改进,只对能量集中的低频逼近信号进行相关估计,避免了高频干扰,从而推算出运动员的离板时刻及起跳加速度和速度。然后对跳水板建立冲击响应谱,提出了运动员获得最大起跳效果的蹬伸条件。实验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能有效评估运动员的起跳状态,为跳水训练提供了依据,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和实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