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征稿专栏
联系我们
English
当期目录
2002年 第20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02-03-31
上一期
下一期
论文
强润湿性液体沸腾试验影响因素的实验研究
周定伟, 马重芳, 刘登瀛
2002, 20(1): 1-5.
摘要
(
354
)
PDF
(206KB) (
11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就影响强润湿性液体沸腾试验的因素进行了实验研究和机理分析.结果表明:只有遵循一定试验程序的强润湿性液体沸腾实验数据才具有可比性.
热针法测量材料导热系数研究
谢华清, 王锦昌, 程曙霞, 刘岩
2002, 20(1): 6-9.
摘要
(
503
)
PDF
(183KB) (
24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了可测量软性材料导热系数的热探针法,所用热探针由20匝直径为0.02mm的漆包铜丝紧密封进外径为0.3mm的不锈钢针管制成,铜丝同时起加热和测温元件作用.理论和实验研究表明,采用适当延迟测量时间可以克服因热针壁厚引起的误差.测量误差估计小于±3%.
Ni-Cr合金钎焊单层金刚石砂轮界面结构的研究
武志斌, 徐鸿钧, 姚正军, 肖冰, 傅玉灿
2002, 20(1): 10-13.
摘要
(
393
)
PDF
(268KB) (
15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Ni-Cr合金粉做钎料适当控制钎焊工艺条件,成功研制了单层钎焊金刚石砂轮.利用扫描电镜和X射线能谱,结合金相及试样逐层的X射线衍射结构分析,剖析了Ni-Cr合金与金刚石和钢基体钎焊界面的微区组织结构,揭示了Ni-Cr合金对金刚石和钢基体的浸润性及钎焊机理.钎焊过程中Ni-Cr合金中的Cr元素在金刚石界面形成富Cr层并与金刚石表面的C元素反应生成Cr
7
C
3
;在钢基体结合界面上Ni-Cr合金和钢基体中的元素相互扩散形成冶金结合.这是实现合金层与金刚石及钢基体之间都有较高结合强度的主要因素,为开发新一代超硬磨料砂轮奠定了基础.
适用于精密设备的一种多介质耦合型减振器的减振特性研究
杨平
2002, 20(1): 14-20.
摘要
(
313
)
PDF
(272KB) (
12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电子信息设备等精密设备振冲防护中抗大冲击并兼顾衰减振动的要求,通过巧妙结合空气阻尼和油阻尼及橡胶元件和金属弹性元件,设计了结构微小的多介质耦合减振器原理样机.原理样机的多参数匹配试验研究表明它具有强非线性动态特征,在此基础上结合理论分析形成复合建模方法建立了样机非线性动态特性模型;此建模方法直接引入结构参数,为直接设计具体器件建立了理论基础.研究表明此多介质耦合减振器性能优越并具有良好的设计可控性;此方法还可以应用于其他减振器件研究和设计.
增益调制型波长转换器的噪声变换特性分析
伍仕宝, 颜森林, 刘小飞, 孙小菡, 张明德
2002, 20(1): 21-24.
摘要
(
307
)
PDF
(178KB) (
11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建立了基于半导体光放大器(SOA)交叉增益调制(XGM)波长转换器的噪声变换理论模型,并进行了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入射的泵浦光功率及入射的探测光功率的大小对噪声变换有直接的影响.在适度的输入功率范围内,噪声得到有效的抑制,提高了转换输出信号的质量.
采用光纤光栅的光交叉连接节点中的同频串扰
何瑾琳, 孙小菡, 张明德, 丁东
2002, 20(1): 25-29.
摘要
(
397
)
PDF
(213KB) (
12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从均匀光纤光栅滤波器的窗口函数出发,研究了基于光纤光栅解复用器的光交叉连接中由于光栅非理想滤波特性引起的同频串扰问题,推导了两类同频串扰(同源相干串扰和非同源串扰)同时影响下的系统功率代价表达式,并由此计算了光栅耦合系数、光栅长度及偏振匹配因子等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基于DSP技术实现光纤LAN系统
Q
值在线检测
李锦辉, 孙小菡, 张明德, 丁东
2002, 20(1): 30-34.
摘要
(
343
)
PDF
(201KB) (
10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光纤局域网(LAN)中物理层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数字信号器(DSP)技术的系统
Q
值在线检测方法,讨论了其数理模型并进行了一系列模拟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准确可行、便捷可靠.
一类特殊区域上电磁场边值问题的投影分解法
孙连友, 洪伟
2002, 20(1): 35-37.
摘要
(
339
)
PDF
(135KB) (
11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提出了适合一类特殊区域上电磁场问题的算法,依照区域几何形状将大问题分解成几个小问题求解,其收敛速度是几何的.将其应用于开槽慢波管的反射系数和相位的分析,得出了影响上述参量的主要因素,并给出了其关系曲线.
几种用于Turbo码的交织器分析
赵光玲, 吴乐南
2002, 20(1): 38-41.
摘要
(
516
)
PDF
(183KB) (
18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将一系列常用交织器应用于Turbo码系统,并分别进行了仿真计算,比较了采用不同交织器Turbo码的性能,提出了将两个交织器结合起来构成新的交织器的方法.由于信息位和未经交织的校验位之间时间上的相关性,通过采用再加一级符号交织器的办法,进一步减小相邻位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Rayleigh信道下可进一步降低误码率.
基于亮度和运动联合分割的位移场估计新算法
汤力, 张兆扬
2002, 20(1): 42-46.
摘要
(
375
)
PDF
(238KB) (
12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运动估计技术是计算机视觉和视频信号处理的关键技术之一,近年来广泛应用于各种视频通信标准中.由于表观运动和实际运动的差异以及孔径问题和遮挡问题的存在,使运动估计难以精确.为此提出一种基于亮度和运动联合分割的位移场估计算法,试图用分割的结果指导运动估计过程,获得了满意的结果.
CDMA信号在衰落信道中的低复杂性盲多用户检测
林志强, 尤肖虎, 王勇
2002, 20(1): 47-50.
摘要
(
400
)
PDF
(181KB) (
10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分析码分多址(CDMA)信号在衰落信道中的盲多用户检测.在实际通信系统中当信号处于深衰落时,最小均方误差(MMSE)检测器经常失去对信号的相位跟踪.文中提出了一种次优化子空间盲MMSE检测算法,运用目标用户特征波形和辅助向量对信号相位进行去耦处理,使盲MMSE检测器具有次优化低复杂性的结构和算法,并且适合衰落信道.
Hermite展开应用于多导线散射的时、频域联合外推
童创明, 洪伟, 周后型
2002, 20(1): 51-54.
摘要
(
384
)
PDF
(172KB) (
12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导线上感应电流的早时响应和低频信息,经过时域和频域联合外推计算,获得了整个时域和频域的完全响应.基本方法是:根据连带Hermite函数的傅里叶变换的自反性,以及散射体在高斯脉冲平面波激励下感应电流的能量几乎全部集中在时间轴和频率轴上有限范围内的特性,将时、频域响应均展开为连带Hermite级数的叠加,待定系数由早时响应和低频响应联合确定.采用这种外推方法分析计算了多导线的电磁散射.
径向四自由度主动磁悬浮轴承控制器研究与探讨
朱熀秋, 徐龙祥
2002, 20(1): 55-60.
摘要
(
537
)
PDF
(254KB) (
20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建立径向四自由度磁轴承系统状态方程基础上,介绍了用最优控制理论中线性二次型方法设计磁轴承集中和分布参数控制器步骤,并用MATLAB语言进行了仿真比较,得出磁轴承在性能方面的退化是微乎其微的.文中简述了基于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的数字控制器硬件和软件结构、参数调试方法和实验结果.实验表明:用线性二次型方法设计的分散控制器,磁轴承转子运行在0~60000r/min范围,转子振动峰峰值在20
μ
m左右,满足主动磁轴承性能的要求.这种方法对设计和研究磁轴承控制器具有参考价值.
工厂化农业生产系统的计算机仿真
顾寄南
2002, 20(1): 61-65.
摘要
(
362
)
PDF
(202KB) (
10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首次将工厂化农业生产系统中的作物生长、环境控制和经济分析置于一个大系统下进行研究,分别建立了光合速率子模型、环境控制子模型和控制成本子模型.根据三个子模型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构造了综合动态模型并进行仿真研究,得出了在不同的外界气候条件下同时满足控制效果较好和控制成本较低两个条件的最优综合环境控制方式.
一类非线性大系统的间接自适应分散神经网络控制
胡寿松, 张锐
2002, 20(1): 66-69.
摘要
(
363
)
PDF
(180KB) (
9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仿射非线性大系统,采用分散控制的思想,利用模糊神经网络辨识方法对各个子系统建立NARMA模型,运用自适应控制、滑模控制方法消除各子系统间的非线性关联项及不确定的外部干扰,并使用神经网络的辨识结果来调节控制器参数,形成间接自适应分散神经网络控制器.最后,将本文提出的控制方法运用于互连双倒立摆仿真中,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算法是有效的.
动态环境下混合生产的Makespan调度方法
徐智, 席裕庚, 韩兵
2002, 20(1): 70-76.
摘要
(
413
)
PDF
(282KB) (
11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动态生产环境下混合生产的最小完工时间(Makespan)调度问题,借鉴于预测控制的思想,用滚动优化的原理求解.提出可操作集的概念,将动态环境下的调度问题合理分解,并将所得的子问题规范化,并给出适用小规模问题的基于混合整数规划的算法,对于较大规模的问题给出快速收敛的启发式算法.仿真算例表明方法的可行性.
非参数回归函数的置信区间
薛留根
2002, 20(1): 77-79.
摘要
(
447
)
PDF
(136KB) (
13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随机加权法构造非参数回归函数的随机加权统计量,证明了用随机加权统计量的分布去逼近原估计量的误差分布,其精度可达到
o
(
n
-1/(
d
+2)
ln
n
M
n
),
a.s
.,其中0<
M
n
→∞.该结果可以用于构造未知回归函数
m
(
x
)的置信区间.
铁电埃里克森制冷机的生态学优化性能
杨惠山
2002, 20(1): 80-83.
摘要
(
373
)
PDF
(173KB) (
12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铁电晶体的热力学性质,应用有限时间热力学理论,探讨热阻及非理想回热对一类铁电埃里克森制冷机生态学优化性能的影响.所得结论可为铁电埃里克森制冷机的研制和设计提供些理论指导.
可补偿任意结构数控机床几何误差的通用后置处理
何耀雄, 周云飞, 周济
2002, 20(1): 84-89.
摘要
(
393
)
PDF
(241KB) (
14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运用机构运动学理论并考虑数控机床各个运动副六个自由度方向的几何误差,建立了适用于具有任意拓扑结构的数控机床的运动学模型和误差模型.提出应用该运动学模型和误差模型进行数控编程通用后置处理,并通过后置处理实现数控机床几何误差软件补偿的原理与算法.
基于遗传算法的智能框架结构作动器最优配置
周星德, 汪凤泉
2002, 20(1): 90-93.
摘要
(
357
)
PDF
(174KB) (
13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模态可控度及最小费用函数的基础上,针对目前因使用组合优化来布置作动器所带来的困难,采用遗传算法来确定振动主动控制中作动器的最优配置.为适于框架结构的具体计算,对常规遗传算法约束条件的引入进行了改进,最后给出了计算实例.算例表明这一方法是有效的.
模糊规则中的不确定性推理研究
肖伟跃
2002, 20(1): 94-98.
摘要
(
489
)
PDF
(196KB) (
11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模糊规则中以真值形式表达的不确定性推理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首先完整地分析了规则中的前提、结论、证据、条件、推论和结果这6类命题的不同含义;然后根据规则应用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种新的逻辑组合关系——广义逻辑关系;最后定义了模糊子集匹配度和模糊规则匹配度,并给出了相应的条件真值和结果真值推理算法,从而形成了完整的通用不确定性推理模型.
基于RBFNN和GA的重叠峰分辨新技术
李一波, 黄小原
2002, 20(1): 99-103.
摘要
(
430
)
PDF
(205KB) (
13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根据光谱线型函数和色谱峰型函数的(近似)径向对称性和紧支性,首先构造了以线型或峰型函数为基函数的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RBFNN),在RBFNN学习算法中引入了基于可行域约束和共享小生境技术的遗传算法(GA),从而使RBFNN具有了结构自学习和参数优化的能力.最后将具有结构自学习能力的RBFNN成功地引入至谱图的重叠峰解析辨识研究中,试图建立一种适应光谱和色谱谱图重叠峰解析辨识的统一架构,并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为了提高解析辨识的成功率,避免遗传算法的盲目搜索,文章还将参数的约束关系作为罚函数引入至遗传算法的适应值函数中,极大地限制了解的空间,减少了病态解发生的概率.
应用于氢原子频率标准的相位锁定环路
张为群, 张一平, 王关忠, 于双林
2002, 20(1): 104-108.
摘要
(
403
)
PDF
(206KB) (
12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主动型原子频率标准如氢脉泽具有目前最优秀的频率稳定度,然而氢脉泽源产生的信号不能直接应用.本文主要介绍将氢脉泽源性能传递到一个标准晶体振荡器的一种相位锁定技术.
研究简报
金属材料热变形量的精确测定
黄其圣, 费业泰, 张勇, 胡鹏浩
2002, 20(1): 109-110.
摘要
(
477
)
PDF
(96KB) (
20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分析了温度升高时材料产生热膨胀的同时伴随着力变形的变化,在精确测定材料的热变形时,必须考虑这种力变形的变化.文中还提出了零件热变形系数的概念,并讨论了零件热变形系数与材料热膨胀系数的关系.
在线办公
作者在线投稿
专家在线审稿
编委审稿系统
主编远程办公
编辑远程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全年目录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RSS
下载中心
>
上海大学期刊自助缴费取票指南
应用科学学报银行卡(稿费、审稿费)
应用科学学报版权转让协议2021版
参考文献格式参考
《应用科学学报》投稿模板 2019
《应用科学学报》收稿通知
友情链接
>
应用科学学报邮箱
中国知网查重系统
上海大学
国际计算机前沿大会
期刊基本信息
双月刊,创刊于1983年
主 管: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主 办:上海大学
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名誉主编:黄宏嘉
主 编:王廷云
ISSN 0255-8297
CN 31-1404/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