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征稿专栏
联系我们
English
当期目录
2003年 第21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03-03-10
上一期
下一期
论文
识别LSB和USB的门限自适应算法
方晓青, 纪勇, 徐佩霞
2003, 21(1): 1-4.
摘要
(
491
)
PDF
(318KB) (
10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语音谱的统计特性提出了一种从模拟话音SSB信号中自动识别出LSB或USB调制方式的算法.该算法简单,计算量小,非常适合用DSP来实时实现;门限自适应处理使得该算法鲁棒性较好.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在低信噪比时仍有令人满意的识别效果.
基于3D-GM-BPM的平行定向耦合器模拟研究
肖金标, 孙小菡, 蔡纯, 张夕飞, 朱建彬, 张明德, 丁东
2003, 21(1): 5-8.
摘要
(
452
)
PDF
(313KB) (
8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提出了基于伽辽金法的三维光束传播法(3D-GM-BPM),可直接应用于三维波导光电子器件的光波传输模拟,并用它模拟分析了基于脊形光波导的平行定向耦合器的光波传输特性.3D-GM-BPM最终归结为求解一阶常微分方程组,导出矩阵小,计算效率高.另外,平面映射边界条件使该方法无须引入人工边界条件,因而消除了非物理反射,有较高的计算精度.
一种新的CDMA系统低扩频比下的低复杂度接收机
曾嵘, 赵春明
2003, 21(1): 9-12.
摘要
(
378
)
PDF
(318KB) (
12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降低路径间干扰,将传统的Rake接收机同均衡器相结合,提出了一种CDMA系统低扩频比下的低复杂度接收机结构.计算机仿真表明该Equalizer-Rake接收机同传统的Rake接收机和同等复杂度的chip均衡器相比性能有较大改善.
与删除卷积码相结合的非均匀16-DAPSK在无线广播信道上的性能
赛和德, 吴乐南
2003, 21(1): 13-19.
摘要
(
457
)
PDF
(483KB) (
9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导出了加性高斯白噪声和Rayleigh衰落信道上非均匀16-DAPSK错误概率的简单闭合表达式.对于多媒体通信和组播传输而言,非均匀16-DAPSK是有用的.给出了带有删除卷积编码的非均匀16-DAPSK调制的性能.结果表明卷积编码可与非均匀16-DAPSK调制用于在无线电广播系统中传输附加消息,而对于基本消息几乎没有损伤.
多模相关机械零件的RD新理论
徐宏伟, 喻天翔, 张选生, 张祖明
2003, 21(1): 20-24.
摘要
(
452
)
PDF
(391KB) (
10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提出了机械零件多模式相关的可靠性设计新理论,实现了多模式相关的机械零件可靠度计算.并利用Ditlevson理论对其进行理论验证和举例计算.
苎麻纤维细度测试的灰色优化GM
*
(1,2)模型与误差分析
李晓峰, 罗佑新
2003, 21(1): 25-29.
摘要
(
380
)
PDF
(382KB) (
10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灰色系统理论建立了苎麻纤维Tex数
Y
与投影宽度
X
之间的灰色GM (1,2)模型和灰色优化GM
*
(1,2)模型.通过误差分析与对比,指出利用灰色优化模型可以真实地拟合苎麻纤维投影宽度和Tex数真值之间的关系.为生产工艺控制、产品质量检验和监督提供了一种简便而科学的方法.
基于非精确信息的QoS组播路由遗传算法
陈萍, 董天临
2003, 21(1): 30-35.
摘要
(
385
)
PDF
(540KB) (
10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提出了一种新的启发式遗传算法以求解基于非精确状态信息的QoS组播路由选择问题.该算法以基于非精确状态信息的单播QoS路由算法PC-ISI (premise-controlled,inaccurate state information)为基础,将基于非精确状态信息的QoS组播路由问题与遗传算法有机结合,通过初始群体的筛选、自适应罚函数的运用以及启发式交叉和变异等一系列策略,能有效地提高算法的搜索能力和收敛速度.仿真实验也说明该算法性能良好.
基于免疫神经网络的雷达天线扫描方式的识别
唐斌, 胡光锐
2003, 21(1): 36-38.
摘要
(
375
)
PDF
(275KB) (
12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了免疫RBF网络进行雷达天线扫描方式的识别.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对目前常见的几种简单的雷达天线扫描方式,免疫RBF网络系统在输入信噪比为4dB时的识别率已经达到99.13%,而它的网络训练步数仅需99步,具有非常优越的性能.
模型基编码中一种可靠的实时运动估计算法
李中科, 杨晓辉, 吴乐南
2003, 21(1): 39-43.
摘要
(
348
)
PDF
(603KB) (
10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分析了PLS算法的本质,并针对其缺点提出了一种改进形式;将改进算法同PLS及EKF进行了实验对比.结果表明,此算法不但能实时地估计运动参数,而且还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无气味滤波器在PN码时延和多径信道联合估计中的应用
薛文虎, 甘仲民
2003, 21(1): 44-48.
摘要
(
376
)
PDF
(399KB) (
10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了多径信道中PN码时延和信道系数的联合估计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无气味滤波器的时延和多径联合估计方法,得出了频率选择性信道中估计器的仿真结果.然后将参数估计的均方误差与使用扩展的Kalman滤波器得到的均方误差、克拉美-罗限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多径信道中无气味滤波器的性能比扩展的Kalman滤波器性能更好.
一种信道估计平均长度动态调整的新方法
马章勇, 赵春明, 尤肖虎
2003, 21(1): 49-52.
摘要
(
429
)
PDF
(326KB) (
12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提出了利用相干Rake接收机原理,估计出有效到达径的信道估计参数及其包络信号;统计有效到达径包络信号的电平通过率,并由此估计出信道的多普勒频偏.利用多普勒频偏与最优信道估计平均长度的关系,动态地调整信道估计平均长度,使整个相干接收机的性能在不同的移动速度下均能获得较好的估计性能.
利用复合特征进行模式识别的探雷研究
王群, 倪宏伟, 徐毅刚
2003, 21(1): 53-58.
摘要
(
465
)
PDF
(670KB) (
8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根据对探地雷达回波信号的分析,提出了一种利用复合特征训练神经网络并用其进行地雷探测的新方法.整个过程包括有预处理、特征提取及神经网络分类三个步骤.在特征提取的过程中,选取时域、频域、小波域能量及其统计量,以及Welch功率谱密度估计作为地下埋设目标的特征,在此基础上使用WILKS准则采用逐步判别的方法抽取关键特征,从而降低特征维数并将特征送入神经网络训练.使用地雷目标与其相近物体的数据进行对比试验和神经网络测试,结果表明,使用复合特征训练的神经网络可有效地将地雷与其他干扰物分开,提高了地雷的探测率,同时降低了虚警率.
时变输出序列可变存储器的相关分析
吕述望, 刘传东
2003, 21(1): 59-62.
摘要
(
404
)
PDF
(272KB) (
10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提出并分析了一类混合伪随机序列的可变存储器的概率模型,给出了其主要特征,分析了输出序列为输入序列的时变函数时的信息泄露问题,给出了一种由输出序列构造可变存储器输入序列拟合序列的方法.
双足机器人上楼梯步态规划的复现性要求
柯显信, 龚振邦, 吴家麒
2003, 21(1): 63-67.
摘要
(
490
)
PDF
(400KB) (
10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将双足机器人上楼梯的步态规划问题分解为脚踝运动轨迹和臀部运动轨迹的规划问题.通过机器人实现稳定行走的动力学分析和上楼梯的步态规划的几何约束分析,得到规划步态的可复现性的约束条件.
有限元技术在航空薄壁件立铣变形分析中的应用
武凯, 何宁, 姜澄宇, 何磊, 张平, 龚会民, 陈雪梅
2003, 21(1): 68-71.
摘要
(
502
)
PDF
(355KB) (
23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提出了研究薄壁件加工精度的系统方案,并运用ANSYS5.7有限元分析软件,结合受力模型,对薄壁件加工变形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与实际加工情况相符.
碰撞工况下高速弹性输送机械手疲劳分析
王国庆, 刘宏昭
2003, 21(1): 72-76.
摘要
(
358
)
PDF
(406KB) (
9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航载高速弹性输送机械手在试验中出现的疲劳破坏情况,首次综合考虑机械手的外部斜碰撞和运动副间隙引起的内部碰撞,采用非线性弹簧和非线性阻尼描述碰撞过程,结合有限元方法建立了动力学模型,通过数值仿真,求得了关键截面的应力谱,计算出了疲劳寿命;计算值与试验结果比较吻合,验证了所建模型的正确性.
基于最小二乘估计的非线性离散系统鲁棒故障诊断
陈玉东, 翁正新, 施颂椒
2003, 21(1): 77-83.
摘要
(
416
)
PDF
(553KB) (
8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于一类不确定非线性离散系统,提出了一种基于最小二乘估计的故障诊断(FDBLSE)方法.该方法通过构造被诊断系统的状态估计器而得到状态估计误差与故障之间的动态关系,并以此为基础,利用最小二乘直接对故障进行在线辨识.文中分析了故障辨识误差以及诊断方法的鲁棒性、灵敏度和检测时间,并与基于学习的故障诊断方法作了深入比较.FDBL方法不但能够辨识故障,而且能够给出辨识误差的上界,同时还具有辨识时间短、辨识精度高的特点.仿真表明该方法有效.
框架结构主动控制的综合设计研究
周星德, 汪凤泉, 韩晓林
2003, 21(1): 84-87.
摘要
(
318
)
PDF
(342KB) (
7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减少框架结构振动主动控制所需控制能量,把结构设计与控制器设计相结合进行综合考虑,在保证框架结构基本性能和控制效果的前提下重新修改原结构以达到降低控制能量的目的.并把系统的稳定性、可控性等方面的因素作为约束条件,随机选择一组结构尺寸和材料常数通过系统降阶、控制率设计进而求得系统的控制能量,借助于改进的遗传算法进行随机寻优达到降低控制能量的目的.最后给出计算实例来表明此方法的有效性.
多孔介质渗流随机模型
张东辉, 金峰, 施明恒, 杨浩
2003, 21(1): 88-92.
摘要
(
429
)
PDF
(418KB) (
14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将随机模拟方法应用于多孔介质中的物质传输过程,对不同孔隙通道联结率下的弥散规律进行了分析.模拟中发现:在渗流阈值附近,存在反常弥散和优势通道现象,纵向弥散系数也比通常欧几里德空间大得多;流体在多孔介质中的弥散受结构影响很大.
超长测杆设计方法的探讨
聂恒敬, 邓善熙, 刘文文
2003, 21(1): 93-95.
摘要
(
412
)
PDF
(238KB) (
9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提出了用预变形方法来补偿测杆因其材料弹性造成的弯曲变形,从而使测杆成为平直状态,确保非接触传感器在管道孔内的采样过程准确、稳定.并分析了测杆在两种负载情况下的谐振(固有)频率,提出了消除外界振动源影响测量工作的思路.研究结果对各类超长测杆的设计具有普遍意义.
磨齿齿形误差的研究
陶晓杰
2003, 21(1): 96-98.
摘要
(
526
)
PDF
(247KB) (
17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锥面砂轮磨齿机磨齿齿形误差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通过试验拟合出磨齿齿形误差与工艺参数间的关系式,找到了各主要工艺参数影响齿形误差的规律.这对于减小磨齿齿形误差、提高齿轮加工精度是非常有意义的.
H图的一些充分条件和一个猜想
赵克文, 吴炎
2003, 21(1): 99-102.
摘要
(
1034
)
PDF
(312KB) (
9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提出了新概念:
n
阶图
G
的距离为2的任两点
u,v
及和这两点均不相邻且到这两点之一的距离为2的任一点
w
,若均满足|
N
(
u
)∪
N
(
v
)|+
d
(
w
)≥
n
,则
G
是
H
图.并得到这条件的Hamiltonian最好结果.
FSS电磁散射方向特性的快速计算
童创明, 袁乃昌, 付云起, 张国华
2003, 21(1): 103-106.
摘要
(
568
)
PDF
(288KB) (
9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渐近波形估计(AWE)技术和矩量法(MOM)快速获取了一维频率选择表面(FSS)的电磁散射方向特性.首先采用MOM法将FSS的电场积分方程(EFIE)转化为矩阵方程,并确定角度导数矩阵方程(MEFD);再在某一给定角度处求解MEFD,得到给定角度处的各阶角度导数感应电流;最后根据Pade逼近理论由给定角度处的角度导数感应电流确定FSS在任意角度入射波照射下的感应电流.根据感应电流及谱域Floquet谐波模计算FSS的电磁散射方向特性.计算结果表明,AWE完全能逼近MOM逐点扫描计算的结果,同时在计算速度上可加快二十多倍.
冷热循环对CuZnAl形状记忆合金性能的影响
司乃潮, 刘海霞, 祁隆飙
2003, 21(1): 107-110.
摘要
(
445
)
PDF
(578KB) (
9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不同的热循环温度、不同的预应变量
ε
、不同的复合稀土加入量以及透射电镜方法,研究了冷热循环对CuZnAl形状记忆合金的相变温度、记忆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冷热循环使合金的相变温度提高5~6℃.增大合金的预应变量
ε
,会减少达到稳定双程形状记忆性能的循环训练次数,同时合金的形状回复率有所提高,但预变形量大于3.6%以后,合金的形状回复率下降.合金中加入复合稀土量小于0.10%时,对合金的记忆性能影响不大,但未加复合稀土的合金,冷热循环大于1800次以后,其形状记忆性能开始下降.
在线办公
作者在线投稿
专家在线审稿
编委审稿系统
主编远程办公
编辑远程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全年目录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RSS
下载中心
>
上海大学期刊自助缴费取票指南
应用科学学报银行卡(稿费、审稿费)
应用科学学报版权转让协议2021版
参考文献格式参考
《应用科学学报》投稿模板 2019
《应用科学学报》收稿通知
友情链接
>
应用科学学报邮箱
中国知网查重系统
上海大学
国际计算机前沿大会
期刊基本信息
双月刊,创刊于1983年
主 管: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主 办:上海大学
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名誉主编:黄宏嘉
主 编:王廷云
ISSN 0255-8297
CN 31-1404/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