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征稿专栏
联系我们
English
当期目录
2002年 第20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02-12-31
上一期
下一期
论文
激光照射下生物组织解冻过程的理论分析
周建华, 刘登瀛, 徐建中, 淮秀兰
2002, 20(4): 331-335.
摘要
(
402
)
PDF
(231KB) (
7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将激光传输的七流模型和固液相变传热的等效热容法相结合,提出了激光照射下生物组织解冻过程的二维数值计算模型.数值计算结果与有关分析解进行了比较,吻合良好.最后,运用此模型考察了生物组织光学性质和激光照射参数对激光照射所引起的组织解冻过程的影响.
带有曲线穿透裂纹载流薄板的温度场
杨春燕, 白象忠
2002, 20(4): 336-340.
摘要
(
294
)
PDF
(233KB) (
11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复变函数的方法,对带有曲线穿透裂纹的导电薄板在瞬间电流作用下的温度场进行了分析和计算,得到了电流在裂纹尖端的奇异特征,形成了点热源,进而得到裂纹尖端附近的温度场.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验有较好的吻合,为计算裂纹尖端的应力场打下了基础.
基于遗传算法的双足机器人上楼梯的步态规划
柯显信, 龚振邦, 吴家麒
2002, 20(4): 341-345.
摘要
(
368
)
PDF
(219KB) (
13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双足机器人上楼梯的步态规划问题,应用三次样条插值合成脚踝的运动轨迹,并基于加速度分析设计出臀部运动轨迹,计算动力学模型得到ZMP轨迹,进而得出机器人步行的稳定性可以表示为关于上体初始位姿的多变量优化问题.最后应用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GA)求解,获得稳定性好的优化步态.机器人上楼梯的动态步行仿真结果表明,运用遗传算法可以得到合适的优化轨迹.
机械手时间-能量综合最优轨迹规划
邹继刚, 曾昭龙, 张锐, 刘合, 李文秀
2002, 20(4): 346-349.
摘要
(
360
)
PDF
(168KB) (
10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B样条函数逼近机械手运动轨线,并通过引入样条曲线的伪距离和伪速度参量化解轨迹,进一步利用动态规划法进行二维动态寻优,最终获得机械手时间能量综合最优轨迹.
一种鲁棒自适应Backstepping控制方案研究
苏丙未, 曹云峰, 陈欣, 杨一栋
2002, 20(4): 350-353.
摘要
(
342
)
PDF
(178KB) (
11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基于调节函数的Backstepping自适应控制方案进行了改进,设计了一种新型鲁棒自适应无人机飞行控制系统.首先将某型无人机的系统模型转化为一个含有非线性参数不确定性、不确定的非线性与未建模动态的受扰严格反馈系统,然后提出了一种含有广义误差自适应调节项的新型李亚普诺夫函数,得出了稳定自适应控制律和参数更新律.最后该无人机的鲁棒自适应飞控系统的有效性得到了仿真验证.
具有位移感知功能的超磁致伸缩微位移执行器的研究
贾振元, 杨兴, 王福吉, 郭东明, 郭丽莎
2002, 20(4): 354-359.
摘要
(
386
)
PDF
(253KB) (
14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新型的功能材料——超磁致伸缩材料作为微位移器件,研制了一种具有位移感知功能的超磁致伸缩微位移执行器,并建立了其微位移闭环控制系统.提出了一种高分辨率、无摩擦、传感/位移传递一体化的圆形膜片式柔性结构,作为超磁致伸缩微位移执行器的微位移传递和感知机构.应用薄板弯曲理论得出了相应的挠度、应变变化率的解析表达式及分布曲线,确定了微位移感知传感器的分布形式,实现了执行器的微位移感知功能.同时,对研制的具有位移感知功能的超磁致伸缩微位移执行器及其微位移闭环控制系统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执行器的微位移感知灵敏度和系统的微位移闭环控制精度较高.
交流传动神经网络自适应规划控制系统的设计与仿真
王德明, 刘贤兴, 王丽敏
2002, 20(4): 360-364.
摘要
(
358
)
PDF
(200KB) (
9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将Hopfield神经网络应用于交流传动系统的自适应控制,通过神经网络来规划交流调速系统的速度控制器动态输出,使速度控制器对某些参数变化具有良好的鲁棒性.对于不可控的负载转矩,加入参数自动跟踪神经网络,构成具有参数在线跟踪功能的双神经网络自适应规划控制模式,进一步提高系统的性能.仿真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良好的动态性能.
基于线性化技术的非线性系统故障诊断
陈玉东, 施颂椒, 翁正新
2002, 20(4): 365-368.
摘要
(
341
)
PDF
(174KB) (
9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非线性闭环稳定系统,提出了一种基于线性化技术的故障诊断方法.首先将原系统在其工作点进行线性化处理,在此基础上设计系统的状态观测器,从而得到故障信号的初始估计结果;然后利用状态观测误差和故障估计误差之间的关系对估计结果进行校正,得到最终的故障辨识结果.仿真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基于NURBS的NC磨床方案创新设计系统研究
吕科, 耿国华, 周明全
2002, 20(4): 369-372.
摘要
(
481
)
PDF
(176KB) (
7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分析计算NURBS曲面单位法矢量的基础上,提出NC磨床加工系统方案创新设计方法,采用平移、旋转和固定等概念模块,准确地表达NC磨床运动模型,采用链表结构表达NC磨床的运动设计方案,采用agent技术实现方案的创新设计完成了双球面砂轮修整中的数字插补控制.
一种新型双极化口径耦合微带天线阵
崔俊海, 钟顺时, 段文军, 陆彪, 谢亚楠
2002, 20(4): 373-376.
摘要
(
398
)
PDF
(183KB) (
11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提出一种新型双极化口径耦合微带天线阵.基于时域有限差分法(FDTD)分析,给出了8×2元天线阵的设计,整个天线阵的总厚度只有1.8mm.实验结果表明,此天线阵驻波比小于1.5的相对带宽达到了4.8%,交叉极化电平低于-23dB,双极化端口的隔离度达到30dB.此天线阵可用作星载综合口径雷达(SAR)系统的天线子阵,与有源收发器件结合后组成大的有源相控阵天线.
基于特征的弹性图匹配人脸识别算法
孙大瑞, 吴乐南
2002, 20(4): 377-381.
摘要
(
465
)
PDF
(255KB) (
13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提出一种基于特征的弹性图匹配人脸识别算法(FEGM).它包括两个步骤,首先利用Gabor进行人脸特征(如眼、鼻子、嘴等)的检测、定位,提取一组Gabor小波系数矢量;然后在代价函数的约束下,对各个特征都执行弹性图匹配,并使总体代价函数尽可能的小,从而得到联合识别结果.在Yale人脸库上的实验表明,识别率确实得到提高.
高可用证券实时监管中间件平台
张云勇, 胡健, 刘锦德
2002, 20(4): 382-386.
摘要
(
425
)
PDF
(203KB) (
12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证券市场的发展迫切需要相应的监管系统,以实时捕获违规操作.为了达到实时、可靠及高扩展性,以移动agent为基础,开发了高可用证券实时中间件监管平台.重点阐述了该平台的构成、实现过程,并给出实验数据以体现其优良特性.
Kalman滤波器在WCDMA功率控制中的应用
杨维, 程时昕
2002, 20(4): 387-390.
摘要
(
354
)
PDF
(170KB) (
9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介绍一种适合于分组交换WCDMA无线网络的Kalman滤波器功率控制方法.当数据包连续传送时,信道干扰具有时域上的相关性,Kalman滤波器可用来预测干扰功率.通过干扰预测和路径增益的估计,可确定合适的符合SINR要求的发送功率.给出了仿真结果,结果表明,使用Kalman滤波器的功率控制方法可以提高功率控制的性能.
多媒体光纤工业专用网中物理层数据流的研究
李锦辉, 孙小菡, 张明德, 丁东
2002, 20(4): 391-395.
摘要
(
371
)
PDF
(215KB) (
9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光纤工业专用网业务特点的基础上,对各种业务进行了划分,分析了物理层数据处理机制,确定了网上传输的时域帧结构和在物理层处理的流程,并模拟了帧处理序列.
Σ-Δ在数字小数分频器中的应用
张嗣忠
2002, 20(4): 396-398.
摘要
(
394
)
PDF
(142KB) (
8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分析了Σ-Δ对
S/N
的改善作用,将Σ-Δ在A/D中的应用引入到数字小数分频器中,简述了Σ-Δ对小数分频器输出相位抖动的改善,提出用单级Σ-Δ累加器复用取代多级累加器级联的概念.
基于BCM降低OFDM系统PAPR的方法
宋铁成, 尤肖虎, 沈连丰
2002, 20(4): 399-403.
摘要
(
389
)
PDF
(227KB) (
8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简述了降低正交频分复用系统峰均功率比的研究进展,给出了基于分组编码调制降低峰均功率比的方法,提出了子载波数较大系统的搭建方法,分析了实现原理并进行了仿真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能有效降低正交频分复用系统的峰均功率比,而且具有前向纠错能力.
一种新型八相时空调制扩频通信定位综合系统
宋茂忠, 许宗泽
2002, 20(4): 404-408.
摘要
(
395
)
PDF
(221KB) (
13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在通信的同时测定用户位置,提出了一种新颖的八相时空调制扩频技术,它利用含有方位信息的八相信号状态,实现直接序列扩频时空调制.调制信号的频谱和通信能力与扩频QPSK相同,但可以测得接收机方位,更适于通信定位综合系统.文中巧妙地利用了正交矩阵、沃尔氏序列与其交替倒相序列正交的特性,解决了信号的编码、调制、发射、解扩、载波提取和方位角估计等关键技术问题,分析了误码和测角性能.
cdma2000 1x反向链路定点仿真研究
赵军辉, 赵春明, 尤肖虎
2002, 20(4): 409-412.
摘要
(
350
)
PDF
(184KB) (
7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了cdma2000 1x反向链路的Rake接收机的原理,建立了cdma2000 1x的定点仿真平台,用COSSAP软件对此进行了仿真,并与浮点仿真结果作了比较,着重研究了定点化对于Rake接收机和Viterbi译码的影响.
研究简报
网络流量的混沌特性研究
张锦钢, 李辉, 徐佩霞
2002, 20(4): 413-415.
摘要
(
385
)
PDF
(138KB) (
9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使用混沌时间序列分析的方法对网络流量的混沌特性进行了研究.利用相空间重构技术和Kanz的方法计算最大Lyapunov指数.研究表明网络流量系统是混沌的,这为用混沌理论对网络流量进行分析和建模奠定了理论基础.
多空间投影分解法及参数优化并在电磁场问题上的应用
孙连友, 洪伟
2002, 20(4): 416-418.
摘要
(
366
)
PDF
(128KB) (
9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提高复杂多枝区域上电磁场问题快投影分解法的计算效率,分析了最优参数选取并给出了其表达式,提高了实用效率,实际应用表明收敛速度也大大加快.使用最优值快速投影分解法使得迭代次数大幅减少,其迭代次数约为原来普通投影分解法的三分之一.
频域动态压缩方法在FMCW毫米波雷达中的应用
李玉芳, 夏冠群, 孙晓玮
2002, 20(4): 419-422.
摘要
(
464
)
PDF
(163KB) (
23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提出了一种有效的频域动态压缩方法,并给出了简洁的实现形式.它能有效地抑制FMCW毫米波雷达中由射频VCO非理想性引起的泄漏三角波强干扰信号,在一定条件下,可替代AGC的复杂电路结构.
应用图像测量技术在线检测印刷套色偏差
杨永跃, 邓善熙, 何革群
2002, 20(4): 423-425.
摘要
(
381
)
PDF
(136KB) (
14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讨论基于图像分析技术的图像测量系统各组成部分的设计和分析,通过图像处理实现二维几何量的在线测量,并且应用于印刷套色检测系统,实现套色偏差的实时检测与控制.
小波分析在水文序列趋势分析中的应用
薛小杰, 蒋晓辉, 黄强, 王煜
2002, 20(4): 426-428.
摘要
(
598
)
PDF
(141KB) (
23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根据水文时间序列的频率分布特性,运用小波分析将不同频率成分组成时间序列按尺度分解成低频和高频成分,然后依据小波系数的重构原理还原时间序列的趋势成分,从而可以判断水文时间序列的趋势变化.以黄河上中下游四个水文站的实测年径流序列为例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多分辨分析用于水文时间序列趋势分析是合理可行的.
基于动态逆模糊神经网络的准滑模控制
傅春, 谢剑英
2002, 20(4): 429-431.
摘要
(
360
)
PDF
(141KB) (
13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不确定非线性系统,提出了基于动态逆模糊神经网络的准滑模控制,控制量可直接由一个模糊神经网络的前向推理得到.仿真表明了方法的有效性.
Fuzzy控制和PID控制的集成控制器及其仿真研究
程启明
2002, 20(4): 432-434.
摘要
(
368
)
PDF
(142KB) (
6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讨论三种Fuzzy控制与PID控制的集成控制器,这些集成控制器能克服Fuzzy控制或PID控制单一控制方法的不足,改善了控制性能和鲁棒性.
在线办公
作者在线投稿
专家在线审稿
编委审稿系统
主编远程办公
编辑远程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全年目录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RSS
下载中心
>
上海大学期刊自助缴费取票指南
应用科学学报银行卡(稿费、审稿费)
应用科学学报版权转让协议2021版
参考文献格式参考
《应用科学学报》投稿模板 2019
《应用科学学报》收稿通知
友情链接
>
应用科学学报邮箱
中国知网查重系统
上海大学
国际计算机前沿大会
期刊基本信息
双月刊,创刊于1983年
主 管: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主 办:上海大学
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名誉主编:黄宏嘉
主 编:王廷云
ISSN 0255-8297
CN 31-1404/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