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第22卷

    按期号、起始页码排序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WCDMA中自适应最大多普勒频移估计方法的研究
    盛彬, 尤肖虎
    应用科学学报    2004, 22 (1): 1-5.  
    摘要469)      PDF(pc) (215KB)(148)    收藏
    提出了WCDMA系统中一种利用信道估计相位变化的统计信息来估计最大多普勒频移的自适应方法,并在分析相对误差的基础上给出了校正公式.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简便易行,精度高,并且不受功率控制等因素的影响,在3G标准支持的宽广的多普勒频率范围内都能获得良好的估计效果.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29)
    2. 自适应调制中一种新的盲检测算法的研究
    方昕, 尤肖虎, 高西奇
    应用科学学报    2004, 22 (1): 6-9.  
    摘要367)      PDF(pc) (172KB)(89)    收藏
    在基于包传输的自适应调制系统中,提出了一种新的调制方式分类的算法,即利用接收到的包数据在星座图上的每一个点周围区域的分布概率来确定调制方式,并通过分析对该算法参数的选择进行了讨论,仿真和分析结果表明此算法对自适应调制系统是非常有效的,且复杂度很低,适用于实时处理.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 Turbo码和空时块码接连调制系统的研究
    阿哈麦德, 潘志文, 高西奇, 尤肖虎
    应用科学学报    2004, 22 (1): 10-15.  
    摘要392)      PDF(pc) (266KB)(107)    收藏
    采用空时分组编码与Turbo码级联技术,提高了经过衰落信道的无线通信系统可靠性.利用双天线发送分集和单天线接收系统,其中将1/2 Turbo码作为外码、简单的空时分组码作为内码.叠代解码方案基于MAP算法.解码的复杂程度取决于外码格栅复杂程度.仿真结果表明,利用空时分组编码的发送分集,可在几乎不增加额外处理量的情况下显著提高系统的接收性能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1)
    4. 基于统计特性的LSB密写分析
    张新鹏, 王朔中, 张开文
    应用科学学报    2004, 22 (1): 16-19.  
    摘要416)      PDF(pc) (176KB)(132)    收藏
    提出一种基于统计特性的LSB密写分析方法,这种方法根据密写对原始数据统计特性的影响来判断秘密信息的有无.实验结果给出了不同阈值时的检测性能,当秘密信息量较大时,两类错误概率都可以得到有效控制.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111)
    5. VBLAST的一种新的解码算法
    兰洋, 陈明, 王海峰, 程时昕
    应用科学学报    2004, 22 (1): 20-24.  
    摘要413)      PDF(pc) (211KB)(120)    收藏
    提出了一种VBLAST的解码算法:组平行干扰抵消GPIC,利用组干扰抑制GIS把系统分解为多个子系统,简化了接收机的复杂度,同时利用多用户检测中的平行干扰抵消PIC (parallelinterferencecancellation),通过增加组间和组内干扰抵消的迭代次数来提高系统的性能.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获得了较好的性能.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4)
    6. 多模光纤光栅中新型的光波传输分析法
    王云明, 戴劲草, 张明德, 孙小菡
    应用科学学报    2004, 22 (1): 25-29.  
    摘要374)      PDF(pc) (335KB)(110)    收藏
    提出一种新型的分析多模光纤光栅的准三维时域有限差分束传播法(Q-3D-FDTD-BPM).在圆柱坐标系下将场在角向分量的解析式分离出来,使三维方程变为若干个二维方程求解,从而简化了三维离散化方程.同时使用综合道格拉斯(GD)法和交替隐向迭代法(ADIM),获得比中心差分算子高两个数量级的空间离散精度.然后根据场强加权转换方案,加权综合各子方程解,从而得到多模光纤中三维场解.基于这种方法,模拟多模光纤光栅中场分布,得到与实验结果多模式特性基本一致的光栅传输光谱图.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12)
    7. 网络链路带宽多分组测量技术
    赵金, 陈鸣
    应用科学学报    2004, 22 (1): 30-34.  
    摘要368)      PDF(pc) (204KB)(95)    收藏
    详细讨论了现有的网络链路带宽单分组测量技术,针对单分组测量技术的不足,提出了一种网络链路带宽多分组测量技术,通过实验仿真对单分组测量技术和多分组测量技术的性能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与单分组测量技术相比,多分组测量技术的测量精度更高,测量速度更快,耗费网络资源更少.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1)
    8. 基于蓝牙技术的局域网接入设备的设计和研制
    徐平平, 沈连丰, 钱小勇, 毕光国
    应用科学学报    2004, 22 (1): 35-40.  
    摘要395)      PDF(pc) (270KB)(136)    收藏
    基于蓝牙标准及其LAN接入应用模型,给出了两种版本的蓝牙LAN接入设备(LAP,LANaccesspoint)的设计与开发实现.实验结果表明,文中设计实现的蓝牙LAP能与其他厂家的各类蓝牙设备实现互联互通,符合蓝牙标准.研制的设备均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并得到应用,具有很好的产业化前景.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1)
    9. OFDM系统的一种新的信道参数估计方法
    韩冰, 高西奇, 尤肖虎
    应用科学学报    2004, 22 (1): 41-45.  
    摘要423)      PDF(pc) (204KB)(92)    收藏
    首先研究了多径衰落信道在OFDM系统中的特点,然后提出了一种新信道参数估计方法,该方法在粗略估计等效相关信道的各路径参数的基础上,利用各路径之间的相关性,分别估计出原始独立衰落信道的各路径时延和幅度.由于独立衰落信道的路径数目远小于等效相关信道的路径数目,该方法能够降低信道加性白噪声对信道估计性能的影响,从而有效地提高信道估计的精度.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28)
    10. 电磁相似性在计算基本散射体RCS方面的应用
    胡艳, 时振栋, 唐璞, 刘宏伟
    应用科学学报    2004, 22 (1): 46-49.  
    摘要429)      PDF(pc) (169KB)(155)    收藏
    从基本散射体散射特性的普适表达式出发,分析其中各参数单独变化时RCS的变化规律.这不仅使散射体RCS的模型测量结果经相似性关系缩放后能得到原型散射体的RCS,同时对于因工作条件限制而使理想缩比条件不满足时也能计算出原型值.后者为散射体频率特性曲线的外推奠定了理论基础,也为RCS缩比测量设备的频率扩展提供了新的方法和途径.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6)
    11. 自适应天线阵列在OFDM系统中的应用
    颜永庆, 蒋朱成, 赵春明, 尤肖虎
    应用科学学报    2004, 22 (1): 50-54.  
    摘要394)      PDF(pc) (219KB)(105)    收藏
    在简要介绍OFDM系统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将卡尔曼滤波运用于OFDM系统的自适应天线阵列方法,理论分析并计算机仿真了系统误码率性能.结果表明文中提出的自适应天线阵列在消除OFDM系统同频干扰、提高系统接收性能方面显示出良好的性能.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5)
    12. 支持向量机算法在若干熔盐相图中间相预报中的应用
    刘旭, 陆文聪, 刘亮, 陈念贻, 叶晨洲, 杨杰
    应用科学学报    2004, 22 (1): 55-59.  
    摘要362)      PDF(pc) (215KB)(87)    收藏
    用支持向量机(SVM)算法与原子参数方法相结合预报了KNO3-KBr、KNO3-KI、Cs,Li,Er Cl等含卤化物系的中间化合物形成情况.若干预报已得到实验证实.用留一法对比了SVM算法和若干传统的模式识别算法对AX-BX系和AX2-BX2系形成中间化合物,含稀土氯化物的盐系形成A3B2C19型和A2BCl5型化合物等的预报正确率,结果表明:SVM算法所建立的数学模型的预报正确率比Fisher法和KNN法高.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21)
    13. 串并联数控机床的作业空间分析
    詹泳, 周云飞, 师汉民, 房立金, 徐志刚, 赵明扬
    应用科学学报    2004, 22 (1): 60-65.  
    摘要459)      PDF(pc) (254KB)(89)    收藏
    鉴于并联机床普遍存在有效作业空间小、运动控制复杂和实用刚度还不理想等不足,采用了串并联混合式机床运动结构.针对所研究的4-4构型串并联机床,分析了影响作业性能的几何约束条件,采用基于位置逆解模型的极限边界数值搜索法,确定了机床作业空间,并通过数值仿真研究获得了机床运动参数和结构参数对作业空间的影响规律,为优化机床结构尺寸以获得尽可能大的有效作业空间奠定了基础.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14)
    14. 混沌和超混沌系统控制的辅助系统设计方法
    陈茂银, 韩正之, 尚云
    应用科学学报    2004, 22 (1): 66-70.  
    摘要364)      PDF(pc) (203KB)(90)    收藏
    提出了一种控制混沌系统或超混沌系统的辅助系统设计方法.对于任意的混沌系统或超混沌系统,可以构造它们的辅助系统,并且能够设计一种迭代控制器.该控制器能够稳定吸引子内部的不稳定周期轨道.Rossler超混沌系统和广义Henon映射的仿真结果均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3)
    15. 网络控制系统的随机输出反馈控制
    朱其新, 胡寿松
    应用科学学报    2004, 22 (1): 71-75.  
    摘要325)      PDF(pc) (210KB)(105)    收藏
    给出了网络控制系统在不完全状态信息时系统状态的线性最优估计器;讨论了网络控制系统在输出反馈情况下随机最优控制器的设计;并证明了该最优输出反馈控制律可使网络控制系统均方指数稳定.最后以网络控制下的釜式反应器为对象进行了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表明了该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53)
    16. 基于神经网络的一类非线性系统自适应滑模控制
    陈谋, 姜长生
    应用科学学报    2004, 22 (1): 76-80.  
    摘要453)      PDF(pc) (209KB)(108)    收藏
    对一类非线性系统进行简化处理后,结合神经网络逼近方法、自适应滑模控制提出一种新的自适应控制方法.所设计的控制器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等效控制器,另一部分是滑模控制器.滑模控制器用来减小系统的跟踪误差,起鲁棒控制作用.文中用神经网络逼近非线性函数,并将网络权值误差引入到神经网络权值的自适应律中用以改善系统的动态性能.最后给出的仿真算例证明所设计的控制器是十分有效的.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38)
    17. 基于免疫聚类和遗传算法的RBF网络设计方法
    宫新保, 周希朗
    应用科学学报    2004, 22 (1): 81-84.  
    摘要446)      PDF(pc) (173KB)(90)    收藏
    基于人工免疫机制和遗传算法,提出了一种训练径向基函数(RBF)网络的混合算法.该算法采用了一种可以实现数据聚类的人工免疫机制根据输入数据集合自适应地确定RBF网络隐层中心的数量和初始位置;采用遗传算法训练RBF网络,能够使优化过程趋于全局最优.将该方法用于多用户检测问题的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这种混合算法训练的RBF网络结构精简,具有很好的抗多址干扰的性能.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28)
    18. 导体平面覆盖抛物线分布不均匀等离子体的FDTD分析
    刘少斌, 莫锦军, 袁乃昌
    应用科学学报    2004, 22 (1): 85-90.  
    摘要457)      PDF(pc) (246KB)(126)    收藏
    用一种新的色散介质的FDTD算法——分段线性电流密度递归卷积FDTD算法分析了不均匀等离子体的隐身技术.通过计算一维碰撞等离子体平板对电磁波的反射和透射系数验证了该算法的高效性和高精度.对电子密度抛物线分布的不均匀非磁化等离子体覆盖雷达目标的隐身效果进行了时域和频域分析.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4)
    19. 准稳态温度场存在的充要条件
    胡汉平
    应用科学学报    2004, 22 (1): 91-93.  
    摘要526)      PDF(pc) (137KB)(170)    收藏
    统一给出了任意情况下准稳态温度场存在的充要条件及其证明.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5)
    20. 热阻、热漏和内不可逆性对四热源制冷循环性能的影响
    郑彤, 陈林根, 孙丰瑞
    应用科学学报    2004, 22 (1): 94-101.  
    摘要447)      PDF(pc) (334KB)(126)    收藏
    在恒温热源内可逆四热源吸收式制冷循环的基础上,考虑环境热源到制冷空间的热漏、工质的内部耗散以及工质与外部热源间的热阻损失,建立不可逆吸收式制冷循环的模型,导出循环的制冷率和制冷系数的基本优化关系、最大制冷系数及相应的制冷率和最大制冷率及相应的制冷系数,给出了最佳换热面积,并通过数值计算分析了循环参数对循环的制冷率、制冷系数的影响.所得结果对实际吸收式制冷机的设计和运行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2)
    21. 跳频码序列动态特性和抗预测设计要求
    张申如
    应用科学学报    2004, 22 (1): 102-106.  
    摘要403)      PDF(pc) (210KB)(147)    收藏
    抗干扰跳频通信使用的跳频码序列应具有较长的周期,因此实际使用中跳频码序列更为重要的是局部和动态的平衡和汉明相关特性.为了对抗预测,跳频码序列应提出两个新的设计要求,对TOD敏感和对地址码敏感.传统的跳频码序列是否具有可接受的局部和动态的平衡和汉明相关特性需要仔细检查.将地址码以简单异或输出的传统方法是不能被抗预测要求所接受的.地址码必须如分组密码方法那样,混淆在对TOD输入的变换过程之中.基于上述认识,该文提出将局部、动态的平衡和汉明相关特性以及序列抗预测要求作为常规衡量抗干扰跳频通信跳频码技术性能的应用指标.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11)
    22. 广义加权函数平均组合预测模型及其应用
    万玉成, 盛昭瀚
    应用科学学报    2004, 22 (1): 107-112.  
    摘要333)      PDF(pc) (246KB)(80)    收藏
    针对各种预测问题的实际情况,组合预测模型可以采用多种不同的组合形式.而不同的组合预测模型,其预测效果是不同的.给出一种新的组合预测模型——广义加权函数平均组合预测模型及其加权系数的参数估计方法.利用此模型对航材消耗进行预测,并以实例说明其预测效果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4)
    23. 非参数回归函数最近邻估计强相合性的研究
    孙道德
    应用科学学报    2004, 22 (1): 113-117.  
    摘要339)      PDF(pc) (213KB)(82)    收藏
    在样本序列{(xn,yn),n ≥ 1}为平稳φ-混合的情况下,研究了回归函数m(x)的最近邻估计mn(x)的强相合性问题,并给出了它在非参数判别中的一个应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22)
    24. 基于小波分析的功能磁共振图像的去噪预处理
    曾卫明, 罗立民, 梁晓云, 王世杰, 郭圣文
    应用科学学报    2004, 22 (1): 118-123.  
    摘要477)      PDF(pc) (281KB)(84)    收藏
    对基于小波分析的fMRI去噪作了较具体的论述,并在Donoho和Johnstone的Hard函数及Soft函数基础上提出了更合适的Hard-Soft函数.从结果分析看,Hard-Soft函数比Soft函数在保留图像细节上占优,而去噪性能比Hard函数要好.因而能够在图像去噪和保护信息上达到更好的均衡,克服了Hard函数和Soft函数的两个极端状况.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23)
    25. 基于神经网络自适应观测器的鲁棒故障检测
    周川, 胡维礼, 陈庆伟
    应用科学学报    2004, 22 (1): 124-126.  
    摘要431)      PDF(pc) (138KB)(91)    收藏
    提出一种基于动态神经网络的不确定非线性系统鲁棒故障检测方法,该方法通过构造神经网络自适应观测器来获取反映系统故障的残差信息以进行快速的故障检测,并采用Lyapunov稳定理论证明了闭环误差系统的一致最终有界稳定性.针对某型飞机舵面故障的仿真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37)
    26. 差分分析在序列密码攻击中的应用
    李超, 黄建忠, 项攀攀
    应用科学学报    2004, 22 (2): 127-131.  
    摘要437)      PDF(pc) (206KB)(193)    收藏
    给出了差分序列的若干性质,对差分分析方法在序列密码中的应用作了一些探讨,并给出了攻击实例.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10)
    27. 关于密码体制中正形置换的几个结果
    朱华安, 谢端强
    应用科学学报    2004, 22 (2): 132-135.  
    摘要425)      PDF(pc) (171KB)(119)    收藏
    正形置换有很好的密码特性,文中论述了关于正形置换的几个结果,所得结果对正形置换的构造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21)
    28. 时空调制扩频通信定位系统抗多径测角测距方法
    史庭祥, 宋茂忠
    应用科学学报    2004, 22 (2): 136-139.  
    摘要373)      PDF(pc) (180KB)(102)    收藏
    在时空调制扩频通信系统基础上,针对多径环境提出一种抗码片内多径干扰的测角测距方法.首先分析了时空调制信号在多径下的接收和解调信号,接着就解调表达式采用冲激响应估计和多径分量提取算法,实现了码跟踪误差和多径分量的联合估计,再利用换算关系得到方位角和距离.仿真结果表明,在多径下系统的测角测距性能得到很大的改善.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15)
    29. 均衡流量的改进AODV协议
    余旭涛, 张在琛, 毕光国
    应用科学学报    2004, 22 (2): 140-143.  
    摘要445)      PDF(pc) (176KB)(92)    收藏
    基于距离向量的按需路由协议是adhoc网络中一种具有代表性的按需路由协议.与传统路由协议相比,按需路由协议减少了建立和维护路由所需要的开支,但是随着网络节点发送数据量的增加,网络性能会迅速下降.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简单有效的均衡流量改进AODV协议——TB-AODV协议.在TB-AODV协议中,每个节点根据本地链路层的负荷,决定拒绝或接受收到的路由请求,以避免加重局部拥塞,使得网络的负荷能更加均匀地分布.仿真结果表明,改进后的协议提高了网络的吞吐率,降低了分组传送的平均端到端延时,改善了网络性能.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19)
    30. 基于多带复小波的多载波DS-CDMA及性能
    虞湘宾, 毕光国
    应用科学学报    2004, 22 (2): 144-148.  
    摘要385)      PDF(pc) (215KB)(122)    收藏
    在分析多载波DS-CDMA (MC-DS-CDMA)的基础上,利用优化生成的多带复小波,提出一种新的基于多带复小波的多载波DS-CDMA,研究了其在瑞利衰落信道下的误码率性能.并采用空间分集合并(SDC)技术进一步完善其上行链路性能.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该系统要优于通常的MC-DS-CDMA和基于实小波包的MC-DS-CDMA,具有良好的抗衰落能力;且基于SDC技术的该系统能显著增强系统抗多径干扰和多址干扰的能力,具有较低误码率.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1)
    31. DS-CDMA系统中基于矩阵点除算法的DOA估计
    王维新, 吴镇扬, 彭岳星, 刘陈
    应用科学学报    2004, 22 (2): 149-152.  
    摘要351)      PDF(pc) (186KB)(124)    收藏
    针对DS-CDMA系统的多用户环境,提出了一种有效的DOA估计算法.该算法首先分离出每一条路径上的信息,然后通过矩阵点除运算,高效地实现了DOA估计.算法避免了特征值分解这类复杂运算,同时也不需要估计信源个数并自动实现了路径配对,是一种简便易行的高精度算法.仿真实验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8)
    32. 宽带CDMA系统中信道估计自适应滤波的研究
    盛彬, 尤肖虎
    应用科学学报    2004, 22 (2): 153-156.  
    摘要322)      PDF(pc) (177KB)(129)    收藏
    在研究了宽带CDMA系统中信道估计均方误差(MSE)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利用信道估计的互相关函数作为系数的有限冲激响应(FIR)滤波器,并比较了它的理论均方误差与维纳滤波器以及滑动平均滤波器之间的大小.在第三代移动通信(3G)支持的多普勒频移范围内的计算机仿真表明:通过自适应算法,验证了所提出的方法在知道噪声方差的情况下都可以获得良好的均方误差性能.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3. V.90数字调制解调器解码算法的研究
    李强, 毕光国
    应用科学学报    2004, 22 (2): 157-161.  
    摘要438)      PDF(pc) (213KB)(118)    收藏
    V.90数字modem的编码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纠错编码,其主要目的是对发送信号进行星座成形和频谱成形.频谱成形所需的运算量远大于星座成形.数字modem发送的PCM码字符号位的选择是在网格图中寻找最佳路径,因此可以在编码器中使用Viterbi算法.这就相当于把传统编解码问题中的解码过程放在了编码器中,因此,从逻辑上讲,V.90数字modem的解码过程应该是一个编码过程.从这一基本思想出发,把两状态网格图所描述的符号位修改规则用一个编码器表示,进而推导出V.90数字modem解码所需的各种关系,最后给出了V.90数字modem的解码实现算法.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4. PDP扫描驱动芯片的新型200VP沟功率MOSFET及工艺研究
    易扬波, 孙伟锋, 孙智林, 陈畅, 陆生礼
    应用科学学报    2004, 22 (2): 162-166.  
    摘要388)      PDF(pc) (239KB)(113)    收藏
    提出了一种适合PDP扫描驱动芯片的高压P沟道ED-LDMOS器件结构,源漏击穿电压及栅耐压均达到220V以上.通过添加P型扩展阱,能够有效降低P+漏极边缘电场60%,减轻漏极电流汇聚效应,抑制寄生双极型晶体管开启,从而原器件开启态耐压(180V)提高了40V;同时设计了能与0.6μm标准低压CMOS工艺完全兼容的制备工艺,特别提出一种厚栅氧与多晶栅的刻蚀方法——余量刻蚀法,有效防止由于光刻误差引起的栅源短路击穿.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7)
    35. 基于测试操作划分的低峰值功耗扫描测试
    李锐, 杨军, 吴光林, 凌明, 时龙兴
    应用科学学报    2004, 22 (2): 167-172.  
    摘要393)      PDF(pc) (248KB)(102)    收藏
    提出了对同一时钟域中寄存器的测试操作进行划分的方法来降低测试峰值功耗,并且这种划分不需要重新生成测试向量,支持划分前生成测试向量的复用.实验表明,在稍微增加测试时间的条件下,所提出的测试方法能同时降低电路的峰值功耗、平均功耗和能耗.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1)
    36. 非线性代数方程组的信号流图解法及其应用
    商慧亮, 李锋, 李琳琳
    应用科学学报    2004, 22 (2): 173-177.  
    摘要467)      PDF(pc) (202KB)(131)    收藏
    提出了解非线性代数方程组的信号流图法.该方法将求解线性代数方程组的Mason公式推广应用于非线性代数方程组,且能获得非线性代数方程组的"通解"与"特解".该方法可应用于一切非线性电路、网络与系统.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4)
    37. 基本矩阵随机采样鲁棒估计
    杨敏, 沈春林
    应用科学学报    2004, 22 (2): 178-182.  
    摘要388)      PDF(pc) (217KB)(183)    收藏
    提出一种新的基本矩阵鲁棒估计算法:随机采样算法,对含有大量出格点的数据点集,利用7个对应匹配点的最小子集来估计参数;然后在不同的子集重复多次,确保任何一个子集都含有一个好的数据点的机率达到95%.最优估计值是残差低于门限值点数最多的子集,一旦从数据点集剔去出格点,利用没有出格点的数据就可以得到最终估计值.用真实图像测试表明该算法鲁棒性好,精度高.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41)
    38. 视觉测量中一种平面标定新方法
    王训四, 邓善熙, 杨永跃
    应用科学学报    2004, 22 (2): 183-186.  
    摘要335)      PDF(pc) (180KB)(152)    收藏
    测量用摄像机进行标定是视觉测量中的重要环节.在分析其他标定方法的基础上,提出基于平面的标定方法以及它的应用场合、精度分析等.此平面标定法完全能满足一般应用场合中快速、准确的测量要求,尤其适用于实时性要求较高的几何尺寸在线检测.当摄像机镜头畸变较小时,应用此线性标定方法可以达到与非线性标定同等的精度.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14)
    39. 高精度非扫描三维光聚焦探测系统的研究
    王永红, 余晓芬, 俞建卫, 黄其圣, 徐科军
    应用科学学报    2004, 22 (2): 187-190.  
    摘要269)      PDF(pc) (188KB)(112)    收藏
    研制了一种基于像散法的非扫描三维探测系统,该检测系统利用微光学器件产生的二维点光源阵列实现并行像散光路,实现了对测量表面的全场同步检测.通过使用像散光斑光强差动算法,有效抑制光源的噪声和漂移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可以在较大采样间距下获得较高的轴向分辨率,有效解决了测量分辨率和测量速度之间的矛盾.介绍了非扫描三维检测系统的构成和三维轮廓提取方法,并给出了初步实验结果.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28)
    40. 基于空间矩和Zernike矩的亚像素边缘检测
    丁兴号, 邓善熙, 杨永跃, 赵前程
    应用科学学报    2004, 22 (2): 191-194.  
    摘要488)      PDF(pc) (192KB)(203)    收藏
    介绍了两种矩的理论,然后根据建立的四参数边缘模型,分别利用两种矩的性质推导出边缘参数与矩之间的关系,利用矩得到图像边缘参数,最后由边缘参数确定图像边缘.两种矩方法得到的边缘的边缘定位精度都已达到亚像素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