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第34卷

    按期号、起始页码排序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中文目录
    应用科学学报    2016, 34 (1): 0-0.  
    摘要643)      PDF(pc) (381KB)(384)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 英文目录
    应用科学学报    2016, 34 (1): 0-0.  
    摘要194)      PDF(pc) (47KB)(327)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 大规模MIMO系统中的伪随机码导频设计
    方昕, 张建锋, 曹海燕, 应娜
    应用科学学报    2016, 34 (1): 1-11.   DOI: 10.3969/j.issn.0255-8297.2016.01.001
    摘要1152)      PDF(pc) (4179KB)(878)    收藏
    针对大规模MIMO系统中存在的导频污染问题,提出一种有效的导频设计方案.在所有小区复用同一组正交导频的情况下,为每个小区分配不同时延的伪随机码,利用各小区内的伪随机码对小区内用户导频进行同步加扰,以获得用户的发送导频.推导并分析了该导频设计方案下期望信道估计的均方误差.理论和仿真结果表明,该导频设计方案能有效提高信道估计性能,提升整个系统下行链路的性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4. SDL阵列宽带零陷展宽波束形成
    张薇, 徐林, 许泉欣, 王勇
    应用科学学报    2016, 34 (1): 12-21.   DOI: 10.3969/j.issn.0255-8297.2016.01.002
    摘要1239)      PDF(pc) (7218KB)(591)    收藏
    传统宽带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在信号带宽较宽时硬件实现困难且形成零陷较窄.针对此问题,利用传感器延迟线阵列结构替代传统的时域抽头延迟线结构,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空间响应偏差约束的宽带零陷展宽波束形成方案.对参考频率干扰信号方向邻域的波束响应进行最大值约束,然后利用SRV约束将零陷展宽,通过凸优化工具求得最优加权向量.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可在保证波束宽度的同时实现宽带零陷展宽.在零陷宽度设定为10°、零陷深度为-30 dB的条件下,零陷宽度实测值可以达到14.7°,且具有较高的输出信干噪比.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5. 调制速率对放大转发MQAM中继链路能效性能的影响
    陈芳芳, 王涛
    应用科学学报    2016, 34 (1): 22-29.   DOI: 10.3969/j.issn.0255-8297.2016.01.003
    摘要1045)      PDF(pc) (4007KB)(396)    收藏
    针对采用放大转发和MQAM调制的源-中继-终端的通信链路,研究了在保证终端解调误码率低于给定值条件下调制速率对能量效率的影响.推导了射频电路消耗的最小功率,在考虑电路消耗功率的情况下得到了能效性能的函数表达式.理论分析表明,能效性能是调制速率的拟凹函数,当调制速率增大时,能效先递增再递减.通过仿真计算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6. PLNC-OFDM双向多中继系统中的联合子载波抑制与中继选择
    沈先丽, 谢威, 徐友云, 许魁, 张冬梅
    应用科学学报    2016, 34 (1): 30-41.   DOI: 10.3969/j.issn.0255-8297.2016.01.004
    摘要1111)      PDF(pc) (10806KB)(573)    收藏
    研究在多径瑞利衰落信道下采用译码转发的PLNC-OFDM双向多中继系统中联合子载波抑制与中继选择(JSSRS)问题,并提出两种JSSRS方法:固定抑制门限的JSSRS(FTJ)和固定子载波数目的JSSRS(FNS-J). FT-J在一次双向信息交换过程中采用固定的抑制门限进行子载波抑制,FNS-J在一次双向信息交换过程中保持抑制的子载波数目恒定不变,即活跃子载波数目恒定不变而抑制门限动态变化.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的子载波抑制相比,所提出的FT-J和FNS-J不仅增强了系统可靠性,而且提高了系统有效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1)
    7. 孤岛检测中复小波变换与实小波变换的对比
    方小妹, 罗晓曙, 蒋品群, 宋树祥, 廖志贤
    应用科学学报    2016, 34 (1): 42-48.   DOI: 10.3969/j.issn.0255-8297.2016.01.005
    摘要993)      PDF(pc) (4648KB)(632)    收藏
    孤岛检测是分布式光伏并网发电中的重要问题.为此,研究复小波变换和实小波变换在孤岛检测中的应用,提取并分析公共耦合点电压小波变换系数的幅值和相位的对比关系,以判断孤岛是否发生.仿真结果表明:基于复小波变换的孤岛检测可解决实小波方法特征信号分层繁琐和阈值选取过程复杂的问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8. 一种区域统计信息的格子波尔兹曼图像分割模型
    温军玲, 严壮志, 蒋皆恢
    应用科学学报    2016, 34 (1): 49-57.   DOI: 10.3969/j.issn.0255-8297.2016.01.006
    摘要1096)      PDF(pc) (14669KB)(441)    收藏
    格子波尔兹曼(lattice Boltzmann, LB)分割模型具有算法简单、运算快捷的优点,但对于低对比度和受到噪声污染的图像,经常产生欠分割或者过分割现象.为此,引入图像局部区域统计信息,构建了一种新的格子波尔兹曼图像分割模型.为验证该模型及算法的分割性能,在相似性系数和豪斯多夫距离等评价技术指标下,利用真实脑磁共振图像作为实验数据进行分割,并与现有LB分割模型以及水平集分割模型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在分割精度方面比现有LB模型提高10倍,在计算速度方面比传统水平集分割模型提高3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3)
    9. 基于差分进化的二维熵图像分割
    张莉, 叶志伟, 王明威
    应用科学学报    2016, 34 (1): 58-66.   DOI: 10.3969/j.issn.0255-8297.2016.01.007
    摘要1374)      PDF(pc) (4840KB)(611)    收藏
    二维熵图像分割方法利用图像的局部空间信息,分割结果优于一维熵分割法,但计算效率较低.遗传算法和粒子群算法等最优化算法能提高二维熵图像分割方法的效率,却不能保证获得全局最优阈值.为此,提出一种基于差分进化算法的二维熵图像阈值分割法,用局部搜索策略提高搜索最优阈值的精度.实验表明,所提出的方法有良好的鲁棒性,能保证获得最优阈值.与基本的二维熵图像分割法相比,分割速度有很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2)
    10. 融合DMSP-OLS和Landsat影像的城区边界提取
    吴小语, 张鹏林
    应用科学学报    2016, 34 (1): 67-74.   DOI: 10.3969/j.issn.0255-8297.2016.01.008
    摘要1307)      PDF(pc) (11644KB)(502)    收藏
    研究了融合DMSP-OLS夜间遥感数据和Landsat 7地表覆盖遥感影像以改善城区边界提取可靠性的方法.首先利用DMSP-OLS数据和Landsat 7数据分别提取城市建成区边界,然后通过加权融合法对两种数据获取的边界进行融合,以获取可靠性更高的城区边界.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9)
    11. 湄公河下游洪灾淹没面积多源遥感时序监测分析
    李通, 张丽, 申茜, 张炳华
    应用科学学报    2016, 34 (1): 75-83.   DOI: 10.3969/j.issn.0255-8297.2016.01.009
    摘要1549)      PDF(pc) (14453KB)(376)    收藏
    利用MODIS、FY3A MERSI、HJ1A/B CCD、Landsat TM等4种遥感数据,在评估获取的最优监测算法基础上监测湄公河下游地区2011年洪灾淹没面积时序变化,并结合MODIS土地覆盖类型产品对3种重要地物类型进行受灾区域分析.结果表明:在湄公河地区,采用HJ1A/B CCD、FY3A MERSI数据监测洪灾淹没面积时建议优选NDWI算法;用Landsat TM、MODIS数据时优选NDVI算法.监测结果显示,2011年10月湄公河下游柬埔寨和三角洲地区洪灾灾情较重,最大淹没面积是正常水体面积的6.5倍.洞里萨河流域是重灾区,其河道扩宽约40倍.大量水体在洪灾初期汇流入洞里萨湖,洞里萨湖在洪灾初期起到蓄洪作用.利用多源遥感卫星数据监测洪灾变化,可获取更详尽的信息,提高洪灾监测效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4)
    12. 面向对象的机载LiDAR数据建筑物提取
    樊敬敬, 张华, 郝明
    应用科学学报    2016, 34 (1): 84-94.   DOI: 10.3969/j.issn.0255-8297.2016.01.010
    摘要977)      PDF(pc) (14721KB)(371)    收藏
    基于LiDAR数据,提出一种由粗到细的面向对象的建筑物自动提取方法.首先通过机载LiDAR数据构建出归一化数字表面模型(normalized digital surface model, nDSM),利用首尾两次回波高程计算出归一化差值(normalized difference, ND),并采用形态学运算消除边缘特殊回波点.基于nDSM和ND数据,依据建筑物的高程及穿透性信息,用阈值分割法进行建筑物粗提取.结合nDSM和ND数据以及强度信息,对粗提取得到的备选建筑物采取多尺度分割,合并亮度值相差较小的邻近分割结果对象,达到对分割结果的优化处理.最后利用目标对象的亮度、形状、面积和空间关系等特征,完成建筑物的精提取.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得到较高精度的建筑物信息,是基于机载LiDAR数据提取建筑物的新思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3)
    13. 基于小波变换的GM(1,1)-ARMA组合预测模型对悬索管桥的应变预测
    郇滢, 兰惠清, 林楠, 张平
    应用科学学报    2016, 34 (1): 95-105.   DOI: 10.3969/j.issn.0255-8297.2016.01.011
    摘要1092)      PDF(pc) (14180KB)(422)    收藏
    ARMA模型采用差分处理对桥梁监测数据进行预测时,会出现数据丢失和预测精度降低的现象.为此,利用小波变换对信号进行离散化处理信息不会丢失的优点,将趋势明显的原始序列离散化,得到不同频带上的块信号.采用灰色GM(1,1)模型对趋势明显的低频信号进行趋势预测,用ARMA模型对平稳的高频细节信号进行细节预测,再将两部分预测值叠加得到最终预测值.对黄河悬索管桥在线监测系统获得的过去一段时间的应变数据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所提出的GM(1,1)-ARMA组合模型预测效果明显高于传统ARMA模型,这对实现同类桥梁的预警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1)
    14. 钢桥疲劳裂缝的红外热成像无损检测
    严园, 邹兰林, 周兴林
    应用科学学报    2016, 34 (1): 106-114.   DOI: 10.3969/j.issn.0255-8297.2016.01.012
    摘要1139)      PDF(pc) (13224KB)(433)    收藏
    利用裂缝尖端应力集中的特点,提出一种钢桥疲劳裂缝无损检测方法.从理论上建立钢结构表面温度变化与其应力之间的本构关系模型,在实验中采用红外热成像法测试构件孔边畸变温度,计算构件相应点处的畸变应力,确定构件裂缝.以带孔平板为例,应用上述模型分析了周期荷载作用下圆孔周边点的应力和表面温度之间的关系.实验结果显示,当t=0.05 s时,圆孔左右节点温度降低达到最小值,上下节点温度升高达到最大值;当t=0.15 s时,左右节点温度升高达到最大值,上下节点温度降低达到最小值.实验结果符合理论模型,表明该检测方法可行.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5. 中文目录
    应用科学学报    2016, 34 (2): 0-0.  
    摘要584)      PDF(pc) (378KB)(2716)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6. 英文目录
    应用科学学报    2016, 34 (2): 0-0.  
    摘要339)      PDF(pc) (47KB)(334)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7. 基于双密度双树复小波的结构化CS图像重构
    王海旭, 吴绍华, 杨竞然, 丁婵娟
    应用科学学报    2016, 34 (2): 115-126.   DOI: 10.3969/j.issn.0255-8297.2016.02.001
    摘要1166)      PDF(pc) (10607KB)(534)    收藏
    提出了一种基于双密度双树复小波(double-density dual-tree complex wavelet transform, DDDT-CWT)基的结构化CS图像重构算法,该算法将图像在双密度双树复小波变换下的系数呈现的树结构化特征与CoSaMP重构算法相结合,实现了对原始图像的更精确重构.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压缩比的前提下,与传统使用DWT基且未考虑变换系数结构化特征的重构算法相比,使用DDDT-CWT基和融入结构化特征的重构算法分别可获得2.9~3.2 dB与0.2~1.2 dB的增益,综合两者后的重构算法可获得3.8~4.3 dB以上的增益.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12)
    18. 高分辨率图像的指数矩描述
    孙景峰, 刘慧英, 纪超, 郭慧娟
    应用科学学报    2016, 34 (2): 127-134.   DOI: 10.3969/j.issn.0255-8297.2016.02.002
    摘要964)      PDF(pc) (6644KB)(457)    收藏
    在指数矩定义与计算方法的基础上,提出应用指数矩矩阵描述高分辨率图像的方法.结合图像分割理论并延伸处理各子图,利用快速傅里叶变换计算高分辨率图像指数矩矩阵,然后逆向重构子图并重组原图.对重组图像进行基于Itti视觉注意模型的客观感兴趣区域信噪比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延伸处理可减弱由分割所带来的重组图像方块效应,也可提高重构图像的信噪比,验证了由图像指数矩矩阵描述高分辨率图像的可行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9. 面向3D-HEVC的感知自适应环路滤波
    王永芳, 王宇兵, 石亚文, 罗丽冬, 张兆杨
    应用科学学报    2016, 34 (2): 135-144.   DOI: 10.3969/j.issn.0255-8297.2016.02.003
    摘要1132)      PDF(pc) (8844KB)(345)    收藏
    提出一种基于感知的快速自适应环路滤波算法,利用最小可察觉失真模型和Canny算子将最大编码单元进行分类,对不同分类区域进行自适应环路滤波(adaptive loop filter,ALF)的性能评估和分析,在此基础上跳过所有非敏感平滑区域和敏感平滑区域耗时的ALF处理.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在视频主观质量和客观质量基本不变的前提下大大降低ALF编码复杂度,有效改善ALF性能.与现有高效ALF算法相比,该算法可在编码复杂度相当的情况下获得更好的主观视频质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0. 改进的物体表面重建的三角网格法
    方悄云, 吕东辉, 孙九爱
    应用科学学报    2016, 34 (2): 145-153.   DOI: 10.3969/j.issn.0255-8297.2016.02.004
    摘要1423)      PDF(pc) (5368KB)(623)    收藏
    光度立体技术是一种非接触式获取物体表面几何形状信息的重要方法,由表面法向量场进行表面形状重建是光度立体技术的关键环节.对现有方法的分析表明,三角网格算法只能实现局部重建且抗噪性能较差.为提高重建精度,引入类似于法切向法中的全局约束条件,提出了改进的三角网格法.利用朗伯体半球面模型,对法切向法、泊松法、三角网格法和改进的三角网格法的重建精度和计算时间进行比较.实验表明:在理想情况下,泊松法的重建时间较短,改进的三角网格法重建精度更高;在有噪声情况下,改进的三角网格法在重建精度和抗噪性能方面的表现都比较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3)
    21. 三角Bézier曲线曲面光滑融合的构造
    刘华勇, 谢新平, 李璐, 张大明
    应用科学学报    2016, 34 (2): 154-162.   DOI: 10.3969/j.issn.0255-8297.2016.02.005
    摘要1222)      PDF(pc) (11188KB)(454)    收藏
    为了使设计的曲线曲面能在相对简单的条件下满足较高的光滑融合,并且在不改变控制顶点的情况下可任意修改曲线曲面形状,构造了带形状参数的三角Bézier基函数.基于该组基函数定义了λC-Bézier曲线曲面,即分别有4个控制顶点定义的三角曲线和16个控制网格定义的三角曲面.讨论了曲线、曲面光滑融合需满足的条件,根据融合条件可构造分段光滑的组合曲线曲面.这样融合的曲线曲面能在一定条件下保证组合曲线、曲面的连续性.数值实例显示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2. 弯曲应力对二维石墨烯导电性能的影响
    傅凯, 徐荣青, 谌静
    应用科学学报    2016, 34 (2): 163-170.   DOI: 10.3969/j.issn.0255-8297.2016.02.006
    摘要1016)      PDF(pc) (10319KB)(597)    收藏
    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生长高质量二维石墨烯,制备出石墨烯/PDMS(聚二甲基硅氧烷)和石墨烯/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柔性透明导电薄膜,用以研究不同材料及不同厚度衬底时二维石墨烯的导电性能与弯曲曲率的关系.结果表明,柔性衬底的弹性模量及厚度对二维石墨烯的导电性能影响均不大,当衬底厚度相同时,随着弯曲曲率的增加,石墨烯阻值均增加,但电阻的相对变化率较小,表明二维石墨烯导电膜可作为柔性导体应用于可弯曲触摸屏、机器人皮肤、可穿戴设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3. 银纳米团簇颗粒局域表面等离激元增强荧光
    张涛, 徐荣青, 谌静, 邓贝
    应用科学学报    2016, 34 (2): 171-176.   DOI: 10.3969/j.issn.0255-8297.2016.02.007
    摘要1200)      PDF(pc) (3804KB)(907)    收藏
    采用基于磁控等离子体团簇束流源的低能团簇束流沉积在石英衬底上制备了银纳米团簇颗粒,并测量了其透射光谱.将二氧化硅荧光纳米球分别分散在裸石英片和有银纳米团簇颗粒的石英片上,用波长为410 nm的激光激发,结果表明有银钠米团簇颗粒的荧光发射强度与没有银纳米团簇颗粒的荧光发射强度相比,增强倍数达5.3倍.最后,用Mie散射理论数值计算单个银纳米球颗粒在其表面等离激元共振位置处的电场强度分布,据此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合理的解释.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1)
    24. 基于干扰观测器的移动机器人轨迹跟踪控制
    许坤, 陈谋
    应用科学学报    2016, 34 (2): 177-189.   DOI: 10.3969/j.issn.0255-8297.2016.02.008
    摘要1280)      PDF(pc) (9640KB)(667)    收藏
    针对移动机器人的轨迹跟踪问题,设计了基于干扰观测器的积分滑模控制器.考虑侧滑与干扰的影响,建立了移动机器人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模型.基于终端滑模理论设计了自适应滑模干扰观测器,实现了对复合干扰的有限时间逼近.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基于运动学模型的轨迹跟踪控制器,保证了位置跟踪误差的渐近收敛和角度误差的有界收敛.结合干扰观测器和积分滑模方法,设计了基于动力学模型的速度跟踪控制器.通过仿真验证了所设计控制算法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13)
    25. 多传感器融合四旋翼协同控制算法及其实现
    张磊, 陆宇平, 殷明
    应用科学学报    2016, 34 (2): 190-202.   DOI: 10.3969/j.issn.0255-8297.2016.02.009
    摘要1385)      PDF(pc) (2344KB)(937)    收藏
    针对四旋翼无人机定点悬停控制,从应用层面提出了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方案,设计了相应的协同控制算法.在飞行器整体硬件架构基础上分析量测系统的各个传感器,对于姿态测量通道提出卡尔曼滤波算法,对于高度测量通道提出互补滤波算法,对于水平位置测量通道提出双传感器融合算法.基于四旋翼无人机的状态空间及其小扰动线性化模型,设计了与之相结合的协同控制算法并进行仿真.最后在物理平台上对设计的算法进行验证,表明多传感器融合与协同控制相结合的方法能有效提高四旋翼无人机的定点悬停精度.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3)
    26. 高性能欠驱动水面机器人的有限时间跟踪控制
    刘海涛, 田雪虹, 王贵
    应用科学学报    2016, 34 (2): 203-214.   DOI: 10.3969/j.issn.0255-8297.2016.02.010
    摘要1056)      PDF(pc) (4186KB)(440)    收藏
    针对一类非完全对称的高性能欠驱动水面机器人系统,提出一种有限时间收敛的跟踪控制器.利用全局微分同胚变换得到非线性级联系统的形式,将原系统的跟踪控制问题转化为非线性级联系统的控制问题.基于有限时间Lyapunov理论,设计一种有限时间控制器,获得了较高的响应特性和跟踪精度.通过理论分析和仿真实验说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1)
    27. 基于滑模的自主空中加油会合跟踪制导与控制
    龚全铨, 袁锁中, 张进
    应用科学学报    2016, 34 (2): 215-226.   DOI: 10.3969/j.issn.0255-8297.2016.02.011
    摘要945)      PDF(pc) (7200KB)(360)    收藏
    根据无人机与加油机的目标视线及无人机飞行速度之间的关系,建立了满足追踪会合要求的滑模控制面,设计了一种满足空中加油会合要求的制导律,生成了受油机侧向与法向期望过载.根据运动学关系,采用动态逆方法将期望过载转化为期望的角速率,设计了满足协调转弯的滚转角指令.内回路采用动态逆实现了角速率的跟踪控制.根据无人机与加油机相对位置与速度设计了满足会合要求的前飞速度指令.最后以无人机自主跟踪加油机实现会合为例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引导无人机与加油机的会合,具有良好的动态性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8. 微小通道表面射流冲击冷却系统实验研究
    朱丽瑶, 董丽宁, 王江, 徐涛, 曹建光
    应用科学学报    2016, 34 (2): 227-236.   DOI: 10.3969/j.issn.0255-8297.2016.02.012
    摘要923)      PDF(pc) (15141KB)(386)    收藏
    根据电子器件的高热流密度散热需求,设计了阵列式射流与微小通道热沉相结合的闭环回路冷却系统,并进行流动及换热性能测试.通过实验探索了系统运行工况参数如流量、背压、工质除气和入口过冷度对冷却性能的影响;比较了不同结构尺寸参数(射流孔形状、射流孔直径d、射流高度H)下热沉换热及流动性能的差异.实验数据与现有文献中经验关系式的预测结果相符.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9. 英文目录
    应用科学学报    2016, 34 (3): 0-0.  
    摘要130)      PDF(pc) (47KB)(306)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0. 中文目录
    应用科学学报    2016, 34 (3): 0-0.  
    摘要409)      PDF(pc) (388KB)(352)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1. 多层相位调制表面电控方案优化及其对散射特性的影响
    傅毅, 洪涛
    应用科学学报    2016, 34 (3): 237-250.   DOI: 10.3969/j.issn.0255-8297.2016.03.001
    摘要763)      PDF(pc) (4634KB)(570)    收藏

    为提升相位调制表面的吸波性能,提出一种利用差分进化算法优化其有源层电控方案的方法,扩展了相位调制表面结构中有源层的层数.基于时间调制理论分析结构散射特性,借助差分进化算法对结构电控方案进行优化.优化后的电控方案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相位调制表面散射回波基频分量的大小及其空间覆盖范围,且随着有源层层数的增加,效果持续改善,直到吸波性能出现地板效应而限制了有源层层数的扩展.综合考虑结构的复杂度与吸波性能对于相位调制表面的设计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2. 天线物理特性对MIMO信道空域相关性的影响
    薛翠薇, 朱秋明, 陈小敏, 廖志忠, 刘星麟
    应用科学学报    2016, 34 (3): 251-262.   DOI: 10.3969/j.issn.0255-8297.2016.03.002
    摘要1625)      PDF(pc) (3585KB)(868)    收藏

    针对天线物理特性会对MIMO信道空域相关性产生影响的问题,分析耦合和极化效应的产生及影响机理,构建非均匀散射环境下综合天线物理特性的单极化MIMO信道模型,据此导出MIMO信号的空域相关性理论表达式,并针对3GPP SCM标准信道场景参数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耦合效应随天线间距变小而更显著,极化因子则与不同极化天线组合有关,两者在一定程度上可降低MIMO信道的空域相关性,但均不能有效提高系统容量性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3. 双向跳空通信系统的物理层安全方案
    秦威, 徐家品, 李桃
    应用科学学报    2016, 34 (3): 263-274.   DOI: 10.3969/j.issn.0255-8297.2016.03.003
    摘要1019)      PDF(pc) (2260KB)(517)    收藏

    为了保证双向无线通信物理层传输的安全,提出一种基于双向权值训练的多天线跳空方案.合法通信双方利用双向训练得到彼此之间互易且唯一的信道特性,根据跳空图案生成算法由信道特性生成一致的跳空图案,双方按此跳空图案切换天线来收发信息.传统的"反向训练"的是通过隐藏发送方跟窃听方的信道特性,使窃听方无法正确地加权接收信息,从而达到信息保密的目的;其默认的是接收方单纯接收,如果接收方发送信息则安全得不到保障,而该方案是利用合法双方共有的天线切换方式来保证通信的安全.引出一种空频复用的训练方式,能够在保证准确性的同时大大提高权值训练效率.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安全方案可以在双向通信中使得窃听方保持较高的误比特率,具有较好的防侦听能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2)
    34. 异构蜂窝网络中功率有效的家庭基站分簇频谱分配策略
    向伟, 张剑峰, 谢威, 马文峰
    应用科学学报    2016, 34 (3): 275-285.   DOI: 10.3969/j.issn.0255-8297.2016.03.004
    摘要951)      PDF(pc) (4036KB)(589)    收藏

    针对宏基站与家庭基站以及家庭基站之间的干扰和功耗问题,提出功率有效的家庭基站分簇频谱分配策略.在家庭基站用户中断概率条件下推导出一个簇内能容纳的家庭基站最大数目.在簇容量和中断概率限制的情况下,进一步推导出簇内家庭基站用户最小信干比和家庭基站最小干扰距离,以此严格保证簇内每个家庭基站用户的信干噪比,并据此提出家庭基站分簇和频谱分配算法.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策略提高了网络的功率效率和家庭基站小区的频谱效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5. MIMO-OFDM系统中一种改进的盲信道估计算法
    李国民, 刘鑫, 康晓非, 廖桂生
    应用科学学报    2016, 34 (3): 286-292.   DOI: 10.3969/j.issn.0255-8297.2016.03.005
    摘要862)      PDF(pc) (4647KB)(465)    收藏

    针对MIMO-OFDM系统中线性预编码信道估计算法需要多次计算模糊度矩阵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盲信道估计算法.该算法首先对各天线上所接收信号的互相关矩阵进行处理,使信道估计矩阵的模糊度矩阵统一,再利用统一的模糊度矩阵通过迭代方法实现系统的信道估计.仿真结果表明,改进算法的估计精度在低信噪比时仅有较小损失,而在高信噪比时与现有的线性预编码算法接近,且具有较好的收敛性.与现有的线性预编码信道估计算法相比,改进算法显著降低了计算复杂度.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6. 后向散射多传感通信中断率
    鄢婷婷, 胡圣波, 施燕峰, 宋小伟
    应用科学学报    2016, 34 (3): 293-301.   DOI: 10.3969/j.issn.0255-8297.2016.03.006
    摘要1157)      PDF(pc) (1561KB)(534)    收藏

    中断率是分析无线多传感后向散射通信系统的重要指标.针对后向散射多传感系统中的中断问题,基于经典的后向散射多传感通信模型,给出了对数正态阴影信道下中断率的闭式解.应用蒙特卡罗(Monte Carlo)仿真和数值积分的方法,分析了影响后向散射多传感通信系统中断率的相关因子.结果表明,蒙特卡罗仿真与数值积分具有很好的一致性,中断率的数值分析误差小于1.481%.同时,随着信号干扰加噪声比SINR门限值的增加,中断率也增加;如果SINR门限值过大,传感器间相互干扰影响很大;反之,如果SINR门限值过小,传感器间相互干扰影响很小,为后向散射多传感系统的可靠性分析和设计提供了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1)
    37. 基于正交试验的GNSS应用方法
    祁永强, 张彦仲, 张波, 李署坚
    应用科学学报    2016, 34 (3): 302-308.   DOI: 10.3969/j.issn.0255-8297.2016.03.007
    摘要1157)      PDF(pc) (3985KB)(349)    收藏

    在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GNSS)中,随着四大卫星导航系统的发展与完善,GNSS应用步入了多系统组合的新时代.为此,研究了GNSS多系统组合定位问题,运用正交试验法对GNSS多系统组合应用进行试验和设计,即3个因素不同水平的正交试验.试验中以位置误差均方根和PDOP平均值为GNSS定位精度的评价指标,选取组合的系统、频率、高度截止角3个因素,每个因素有不同的水平,因此选用合适的混合水平正交表.最后选用合适的接收机进行试验,根据试验结果运用综合平衡法得出在特定地区特定环境下GNSS多系统组合的最优应用方案.试验表明,采用该方法解决GNSS多系统的优化组合问题是切实可行的,数据计算和结果分析更加简便客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8. 基于傅里叶变换的自适应抗打印扫描水印算法
    廖挺, 李治江
    应用科学学报    2016, 34 (3): 309-316.   DOI: 10.3969/j.issn.0255-8297.2016.03.008
    摘要1180)      PDF(pc) (3822KB)(886)    收藏

    基于近似均匀对数极坐标变换以及傅里叶频域(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 DFT)感知通道分解,提出了一个兼顾鲁棒性和隐蔽性的盲水印算法,以抵抗普通打印扫描攻击.首先在频域分解得到中频嵌入环形区域,通过对数极坐标变换并结合局部频谱特性将水印自适应嵌入DFT中频区域,进而利用空间掩蔽对空间域图像进行失真补偿.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良好的隐蔽性,对普通的打印扫描处理也获得了良好的鲁棒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9. 提高滇东南石漠化区域遥感反演中的大气校正精度
    李素敏, 袁利伟, 袁希平
    应用科学学报    2016, 34 (3): 317-328.   DOI: 10.3969/j.issn.0255-8297.2016.03.009
    摘要983)      PDF(pc) (15558KB)(304)    收藏

    在充分考虑气溶胶空间分布和地表临近效应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湿度及光谱分析确定合理的能见度,并分析研究不同校准文件对于光谱反射率的影响.将这些值应用于大气校正的计算过程,以此提高大气校正的精度.结果表明,利用该模型进行的大气校正能够有效降低大气分子、水汽、臭氧、气溶胶粒子等对卫星遥感影像造成的影响,提高遥感石漠化信息反演精度.该方法在冬季的校正效果较秋季和春季的更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1)
    40. 非连续免疫策略对计算机病毒SIR模型的影响
    张道祥, 李迅
    应用科学学报    2016, 34 (3): 329-338.   DOI: 10.3969/j.issn.0255-8297.2016.03.010
    摘要894)      PDF(pc) (882KB)(463)    收藏

    研究一类具有非连续免疫策略的计算机病毒模型.运用微分包含的相关知识,给出了该模型的Filippov解的定义,证明了该非连续模型的平衡点存在唯一性.通过计算得到了模型基本再生数R0,通过构造合适的Lyapunov函数,证明了当R0>1时,满足初始条件的每一个解都在有限时间内全局收敛于地方平衡点;当R0<1时,同样的方法可以证明模型的解在有限时间内收敛于无病平衡点.利用MATLAB软件进行数值模拟,验证了理论结果的正确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3)